自己刚刚有意出题简单,已经是看顾徐家的颜面了,没成想,这个倨傲的小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让人厌恶的举动。
徐岱见大宗师面色不善,他心中大急,斥责徐鸾道:“你出来搅合什么?大宗师还要考校海陵县这么多学童,哪有时间再考校你,下去。”
说完,他重重拂袖,示意儿子赶紧滚蛋。
谁知他这儿子,平日里被他娇纵惯了,现如今成了天老大,他老二的性子,见到父亲这副厌恶的样子,眼睛中顿时出现了泪泡,委屈且倔强道:“我就是想让大宗师考验考验我书读得怎样,儿子难道做错了?”
徐岱闻言心口一闷,这特么是你考校的时候吗?万一出了点岔子,他徐家将来还怎么在海陵县混?
大宗师闻言不怒反笑,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不怕死的家伙,于是淡淡对徐岱道:“令公子治学甚究,这是好事啊,既然他一再要求,那我便再考一题吧!”
大宗师思索片刻后问:“凡官吏层断罪罢职役不叙者,诸衙门不许朦胧保举。违者,举官及匿过之人各杖一百,罢职役不叙。”
“嘶……”此题一出,在场所有生员齐齐倒吸一口凉气。
为何?
因为这是一道判文题。
科举不仅考八股,还要考察生员对判案的熟悉程度和对《大魏律》的理解。
不过,在科举的判文考试中,具体判案其实只要简而言之,最终还是通过判词来了解考生的文采。
也就是说,这个判案结果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你就算把大魏律完全摘抄在考卷上,结果还是一个不及格。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出让考官满意的答案呢?
首先,最后的判文结果只需很简单的概括,但你要针对这件事展现出自己的文采。
比如这题,怎么样用超卓的文学素养描述出保举这件事的功过是非才是最重要的,但到时最后怎么判案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徐鸾是个童生,现阶段还在熟悉四书五经。
他本以为大宗师考校的还是四书五经题,本来他四书完全没问题,五经也还算通透,但考到判词他便抓了瞎。
平日里,闫夫子教导他们时,都说要把功夫花在制义上,别的都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