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昌平君话语出口,赵佗惊得浑身汗毛倒竖。
若是李信的伐楚之策,被昌平君知道,那还得了。
昌平君此人,乃是楚父秦母,其父为昔日的楚考烈王熊元,其母为秦昭襄王之女。从父系来算他是楚国公子,从母系来看,他又有着秦王族的血脉。
因为昌平君出生于秦国,长大于秦国,还曾帮助秦王政平定嫪毒之乱,当了近十年的秦国丞相。
这样的履历,让所有人都对他失去了防范,更别说他还在去岁的庆功宴上,亲自献上分化楚国内部,助秦王政灭楚的好策,这更让秦王政对他信任有加,任其来到楚国故都这个十分敏感的地方。
连秦王政都如此了,更别说是下面的李信等人。
在如今的李信眼中,昌平君是一个温文尔雅神态谦和的君侯,是大王为他挑选的坐镇后方的长者,亦是一同奉了诏令来灭楚国的伙伴。
这样的人开口询问自己灭楚之策,李信自然不会隐瞒。
一旁的蒙武微微蹙眉,不过没有阻止的意思。
李信掌军之后,对于伐楚表现的胸有成竹,但却一直没有说过他心中的策略,连他这个副将也不清楚。如今倒是可以一观究竟。
赵佗见此情景,知道再不阻止,秦军的进攻策略就要被昌平君知晓了。
他不清楚昌平君与楚国方面有没有联系,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消息泄露出去,那后果不堪设想。
被楚国知道己方的进攻策略,特别是楚军主帅还是项燕这种老将,秦军的一举一动皆在对方掌握之中,那接下来还打个屁的仗啊。
就在李信满脸得意,正要当着所有人的面将自己的谋略说出来的时候,一道清朗的声音突然在帅帐中响起。
「禀将军,末将曾听闻吴孙子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如今前方楚国的情报尚未传回,我方恐怕缺少对楚国的了解。」
赵佗硬着头皮说了一通话,仓促之间,他实在找不到什么好借口阻止,只能靠着兵法一顿胡诌。
【鉴于大环境如此,
听到赵佗突然开口,李信一脸错愕,其他人也都皱着眉头望过来,特别是昌平君那双温和的眸子陡然变得凌厉起来。
「赵佗,噤声。」
旁侧,裨将军杨原小声提醒。
虽然赵佗有参与军帐议事的资格,但李信和昌平君这种级别的人物交谈,是他这个小小军候能够插嘴的吗?
咱们这些下吏,乖乖坐在军帐里听领导讲话就好,哪能随便发表意见,这小子果然还是太年轻了。
没看到那位君侯的脸都垮下来了吗?
此事若是往重了追究,至少能治你赵佗一个不敬之罪。
就在杨原心中感叹赵佗年轻的时候,赵佗则期盼的看着李信,希望对方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
赵佗这次可真是冒着风险说的话。
好在李信是真心将赵佗引为心腹,见赵佗突兀开口,又回头看到这少年眼巴巴看着自己。
他一时间虽然没明白赵佗到底是想做什么,但本着对赵佗的信任,还是打起了掩护。
李信并没有治赵佗的罪,而是在略微犹豫后,说道:「嗯,赵佗说的不错。兵法所云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如今探查楚地的斥候尚未回来,在不知道楚国兵力分布的情况下,这破楚之策还需斟酌。君侯莫要怪罪,待我知道楚地情报后便与诸将定下策略,届时定告知君侯知晓。」
昌平君见李信这样说,自然也不好在此事上多做追究。
他笑道:「李将军说的是,如此做法确实稳妥,倒
是我刚刚冒昧了。将军麾下还真是人才满帐,就连赵佗这小小的一曲军候,也是熟知兵法的人物,这样一来,我就放心了。」
昌平君一边说着,一边笑着向赵佗望来。
赵佗此刻见李信没说出策略,也没治自己的罪。心中不由松了口气,精神安定下来,见昌平君看向自己,他亦一脸平静的对视。
昌平君眼睛微眯,他不知道这少年恰好开口阻止李信说出破楚之策是否故意,但从其表情上,倒是看不出什么异样,他只能在心中暗叹一声。
嘴上却说道:「李将军要依据楚国的情报来定伐楚之策,甚好。我去岁奉大王之命来淮阳,负责拉拢楚国内部对负刍不满的人物,如今颇有成效,手中有不少楚臣传来的消息,或许对李将军接下来的伐楚计划有帮助。待会儿我便让人将那些秘信送来。」
听到这话,李信、蒙武以及帐中诸将全都神色大喜。
李信激动的一拍木桉,大笑道:「君侯果真是国之重臣,有这些情报相助,此番伐楚何愁不胜!」
昌平君笑眯眯的说着:「李将军伐楚尽管放心便是,我已经联络过楚国内部那些亲我秦国的公卿封君,告诉他们,此番秦国伐楚,只是为了青阳杀使者之事来惩治负刍,并非是有灭楚之心。」
「李将军只打负刍,不灭楚国。想来那些厌恶负刍之人,就算不帮吾等,也不会尽心抵抗我秦国大军。如此一来,李将军此战绝无不胜之理,我秦军必定大胜,灭荆楚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