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因为郦食其出使齐国,获得了重大突破,让东郡不再需要一万人驻守,可以派出一半南下支援赵将军。
在甄城之战的威慑下,秦军归还甄城和释放数千俘虏的诱惑下,再加上郦食其口才确实了得,齐王建和齐相田假当场被其说服,决定归顺秦国,并与那些四国之人公开决裂。
为表诚意,齐王建和齐相田假派遣军队围剿尚在齐国的三晋和燕国之人。
田假还发动舆论,将齐军战败的锅扣在了四国之人头上,让许多齐人也对四国之人产生恶感,加入围剿中。
“我十万齐军怎么可能会败的那么惨,一定是你们四国之人害得!要不是你们刺杀,秦军就不会夜袭,不夜袭,堂堂正正作战,我们齐国大军就不可能输的那么惨!”
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四国之人在齐国成了过街老鼠,被杀伤甚众,齐军甚至还抓获了一些大人物。
剩下的四国之人要不是在齐国隐姓埋名,要不就是往代地和楚国逃窜,短时间内无法再搅动天下形势。
所以赵佗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立刻带大军渡过睢水,先取蕲邑。
蕲公听闻秦军南下,早已吓得心惊胆颤,但一想到去岁他的儿子斗元被秦军所抓,一定没了性命,故而决意反抗到底,为楚国殉葬。
“秦王仁德,并未杀戮公之爱子,只是贬为隶臣,尚有性命留存。若公举城投降,赵将军必以此功回报咸阳,为公之爱子赎取,让公父子团聚,岂不美哉?”
当秦军派来的使者说出这番话时,蕲公立刻就长舒了一口气。
死守城池,被秦军杀戮枭首,儿子永做隶臣,日日受苦。
开城投降,父子团聚。
两种结果,选哪一个还用思考吗?
蕲邑不战而降,省去了赵佗一番攻城损耗,在蕲邑补充好粮秣后,赵佗又挥师向西南方向进军。
一路所过,他们遇到了大量的楚军溃卒。
这些楚军溃卒,有的来自淮阳战场,有的是从项城、胡邑,甚至还有平舆、寝丘逃来的人,他们还带来了一个个最新的消息。
楚军大败,楚将昭原战败自刎。
秦将冯无择已破苦邑。
秦将羌瘣已破项城。
秦将杨端和大军已拿下寝丘。
秦军上蔡大捷,偏师在汝水畔擒获楚国右司马叶胜。
……
一个个的好消息,让赵佗麾下两万五千士卒全都精神抖擞,神采奕奕。
秦楚之战,大局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