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放风筝,莫得见过,张长官打仗……尽瞎求搞。”
随着被挑出来的几十个少年在四行仓库大楼最南边,抱着辘辘开始放飞拴上各种攻击物的风筝,战场上一时间蔚为大观。
几十个大小不一的风筝,以不同的速度、不同的位置被从四行仓库楼顶上放出来。
这不但引起了日军的注意,同样引起了苏州河对岸百姓们,和开着新闻飞艇飞越空中的,新闻人们的注意。
“他们这是做什么。”
“放风筝,在战场上放风筝玩。”
很快记者们就有了第一篇报导的标题——“不务正业抑或别有用心”。
日本海军陆战队虽然挨过风筝上的炸弹,不过心中却没把这些风筝当回事,毕竟它们没什么准头。
况且就算明知道它们心怀恶意,难道还敢用炮轰不成。
或许一枚炮弹越过楼顶,落在租界的煤气包上……
那就不是交战双方的问题,那是国际事件。至少这会的日本政府,还不打算当众矢之的。
火力基地的机枪与掷弹筒这时已经几乎失去了发威的机会,从张四行那儿学得瞄准镜密位分划的准狙击手们,在相对较近距离的攻击更加迅速准确。
再度开战只一小会,三个火力基地的机枪与掷弹筒就被压制的抬不起头。
这时就轮到大楼上的人发力,有人把重机枪抬上楼顶,冲着顺着堑壕体系奔向大楼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员猛扫。
不但机枪手,羊倌炮队的准确与投弹频率似乎比上次日本人进攻时,都凭空高了一大截。
实际原因很简单,当人压力小时能发挥出更高的工作效率。在战场上放风筝,还有比这更减压的吗。
天空中几十个风筝,这时正慢慢靠近日本海军陆战队的炮兵阵地。
八百三十七米是所有风筝线的长度,少年的任务就是盯着把风筝放出去,然后等上面的炭条烧断细线,榴弹落下就可以收线了。
这时不得不说说杂兵营的贡献,别看只有几百人,还真是什么样的人都有。有人硬用木头与竹子,做出纺车般的收线器。
它能够在风筝投下榴弹后,迅速把风筝收回,进行下一回合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