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行吧,我那儿媳妇都杀一晚上鱼了,宝子们,那奶奶先去灶房做鱼,你们在这玩盐,好好玩哈,都别拌嘴。
嗯呐,可不是要熬夜干,白天一堆活,村里各家就得熬夜,都在做鱼呢,大坝那面也在下网。
回头让田芯把盐制出来,有空就带你们去各家溜达溜达,有许多比咱家人口多的,那活计更多,多到你们难以想象。
啥活也要往前赶不是?谁知道这天气哪日就完蛋,家家在抓紧时间干。
还有空说别人呢,其实咱家咸菜才腌两小坛,酸菜也没腌呢,要不冬天吃啥呀。
是,啥田园生活啊?和你们想象的两码事,哪有什么美好,全是负重前行。连喝口水也要去井里挑,每天掏炉灶灰就够掏的。
宝子们问我什么?啊,酸菜啊,我打算今年怎么也得腌个四大缸酸菜……”
说到这里一顿,许老太一拍大腿想起来,家里连缸也不够用,看来还要让谁帮忙买几口大缸推回来,这可真是白手起家。
所以她那几个傻儿子怎么还不回来。
怎么还有人说她家老四在县城挖下水道呢?
明明和他们奶奶去了县城王员外家帮工。
据说王员外家庄子里有一大片子果林,好活,不咋累也没什么危险。一天起早贪黑的干,帮摘多少袋果子就给多少文,一人一天备不住就能赚七八十文。这都够一个月了,一人怎么着也能挣上二两银。
就是不管饭,还不让做饭,说那林子里不让起明火。
至于住,谁知道怎么个住法,可能搭个棚子搭木板睡大通铺。
所以走之前,把家里去掉缴粮税剩下的不到二两银钱全分给那哥仨带在身上,想着到庄子附近找谁家搭伙买干粮吃。
许老太一边心里藏着事,想着回头等避孕套制出来一部分,她那几个便宜儿子要是还没回来,她真得去趟县城看看。
找到王员外家那个庄子问问,老四怎么就被王家沟传言说挖下水道了,老四到底在哪。
一边从于芹娘那里抱回一大盆鲤鱼进灶房。
于芹娘以为婆婆嫌弃外面有蚊子要去灶房腌制,她就没多问继续在外面捞鱼杀鱼。
于芹娘这一宿杀一百多条,两只手上又是血又被泡得皱巴巴,脚边洗鱼肚子的大盆水也通红通红的。
但许老太端盆进屋后,先舀水把这盆鱼又洗两遍,接着就将鱼头剁掉,挑开灶坑里一直压住的火苗子,将鱼放上屉入锅蒸了起来。
蒸鱼的功夫,许老太也没闲着,用小石磨压碎从万家借来的那些花椒大料,这些要用于腌制腊鱼。
而她眼下放进锅里蒸的二十多斤大鲤鱼是打算做鱼肉松。
她孙女很喜欢吃鱼松。
以前孙女上学的时候,她就早上给孩子煮个蛋花粥,配根油条配个馅饼,有时候也配张面包片,再把肉松罐打开。
所以她打算再给孙女做鱼松,到古代吃不起面包片和肉馅饼,还不能馒头夹点鱼肉松喝口蛋花汤啦?晌午晚上再来顿鱼胶牛奶羹。
等明年就好了,今年太晚。
等明年她还打算抓些鸡鸭鹅回来养殖,给孙女腌点咸鸭蛋,最好刘老柱配合她,她还相中村里挨着大坝边那一溜野草地,也不知买下那片地要多少钱。
明年还想用那片地再抓些小羊回来养殖。
到时候薅羊毛想招给孙女配个羊毛被,织件里面穿的羊毛衣毛裤。要不然这里最冷时零下四十多度,只穿棉衣冷。有了毛衣毛裤坐在炕头看个书写个字玩个试验之类的也方便。
许老太心里合计着这些,打开大锅盖,这时候鱼肉已经蒸好。
先将肉眼可见的鱼刺全部挑出来。
许老太被烫的直嘶嘶,挑出的鱼刺也放进碗里。不能扔,家里啥条件呀?见啥都扔。
大鱼刺和鱼头一起熬汤喝美得狠,往这种鱼汤里下点米粉青菜浇点辣椒油更妥了,可好吃。
像家里要是油多还能炸鱼刺,拌点椒盐给孙女当零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