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直接用于投资,得反反复复交易多少次,才能让它变成几年后的接近一千亿呢?
其实此时还有一些其他公司在起步阶段,比如孟繁岐重生前曾经任职的比特跳动,又或者是喜马拉雅,小红书等等。
不过比特跳动和喜马拉雅此时都已经融过一两轮,想要入局少说得大几千万,孟繁岐手头暂时没有那么多钱。
而小红书虽然和米忽悠一样处于初始阶段,可它后续融资轮数多且复杂,远不如米忽悠的情况纯粹好掌握。
避开那些资本和基金,能省去不少烦心事。
重生回到十几年前,拿着几十万一百万就买断某个后来的科技巨头大笔的股份,然后变成百亿富翁,这个想法其实稍微有一些天真了。
这些科技公司融资的过程步步惊心,十分繁复,其中可以操作的地方还有手段实在太多。
米忽悠的唯一投资人宋涛也不是什么无名之辈,他的SK网络成立于05年,是华国第一家在美上市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旗下的平台冒泡累积用户十数亿。
米忽悠初期的几款游戏,都得到了这个平台的支持。
如果只能单纯提供一丁点资金,却没有其他的人脉和影响力的话,在公司日益起飞的同时,是很难真的拿得住那些股份的。
其中门道可以说非常繁复,公司章程里之所以需要规定详细的分红方式和分红时间,大股东的工资奖金占比还有借款流程,就是为了限制占据50+股份的大股东借故排挤小股东。
逼迫小股东出手股份,又或者干脆通过种种方式转移公司的核心资产,进而将小股东手里的股份化为废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