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天地任我行之二> 第370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0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2 / 4)

很多蒙古人、汉人、朝鲜人等受其统治,再用“后金”作为国号已不适应了,并且汉人因受到“靖康之耻”的历史影响,对金人素怀恶感,而“后金”一类的国号对招徕汉人并非所宜。所以,皇太极在继位后的第十年即天聪十年(西元1636年),将“后金”改国号为“清”。对于皇太极为什么要以“清”作国号,有两种说法。

一说在改“后金”为“清”的前一年,皇太极已废除“女真”族号,并将其由“诸申”(肃慎)改为“满州”。而“满州”在满语中读音近“曼殊”,本是“佛名”,意为“清之帝王”,是佛的化身,并代表着“普度众生”之宏愿。

因此,皇太极用“清”代替“金”,对笼络各族人心和进一步取代“大明王朝”,其作用都比“大金”或“后金”来得高大上。与此同时,皇太极还为推翻和取代“朱明王朝”大造舆论,说只有“有德者”才能统治天下,“唯有德者乃可称天子”、“有德者受命,无德者废弃”。这些话,便成为他那所谓“天命归于有德”思想的核心。

而皇太极所说的“有德”,便含“清”的意思,恰与“满州”语意相合,所以就用“清”来作国号了。不过,另一说恰好相反,系舍义而求音,因为在满语中“,清”即“金”的谐音,汉语的“清”即满语的“金”,把“金”改为“清”,是改“汉”而不改“满”,其目的仅是适应进攻明朝的需要,让汉人易于接受既定事实罢了,并无玄机。

持这种说法的人,举出满语中对贵族夫人的称谓“福晋”为例,说“福晋”起初叫“夫金”,后改称“福金”。最后才叫“福晋”,所以“夫”与“福”,“金”与“晋”在满语中是同音,因此据满语音韵,“清”与“金”也音同无疑。

此说还以沈阳(即"清朝旧京)的抚近门匾额为证。匾上汉文写的是“大金”,而满文写的是“大清”。这块匾额乃是"天聪年间立的,那时尚未改号“清”,而满文里却已称“清”了。两种说法情由不同,但都认为改国号为“清”是出于政治需要,主要是以此来笼络汉人,从而为取代“朱明王朝”的江山做准备。从这个共同点上去看,当以第一种说法为是,这从后来清朝统治者始终讳言“女真”和“大金”的名称一事上也可得到佐证。

其实,“明朝”的国号来自与“明教”,而”“明教”和“佛教”一样,都是“外来宗教”。“明教”是从隋唐时期由“波斯帝国”(伊朗)传入中国,在当时被叫做“摩尼教”。“摩尼教”的前身是“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也是一种世界性宗教,但在古代中国却一直被历朝历代朝廷所打压,于是它就想办法适应本土化才能生存。

“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乃元朝后期流行的一句“谶语”,而朱元璋为何给自己披上“神话外衣”呢?

其实,在唐玄奘西域之行后,佛教兴盛,明教就与佛教融合,并定名为“明教”,意思是“弥勒降生,明王出世。”意为明教会有一个王来统治人间。于是,朱元璋就借它来让百姓相信自己就是明王,是上天派来管理民间百姓的。可见,“明”这个“国号”的第一个来源,其实乃朱元璋投奔明教而来,欲与日月同辉。

“明”字还表示日、月的意识。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自古就有崇拜日月的习俗。朱元璋招兵时,在招兵大旗上还写过“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这里实际是反元朝,因为元前是宋,他要反元复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