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 第二百一十九章 找上门的发财机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九章 找上门的发财机会(3 / 3)

董刚每次填写货运票据时换成左手写字。至于提货时需要个人盖章,他用假名字雕刻了几枚印章。

正是因为这份小心谨慎,工作组去火车站货运部调查时,才没有找到和董刚有关的票据。

再加上他姑父从中撮合,事情最后不了了之。

不过经过此事,倒腾二手自行车的买卖彻底做不成了。

接着,董刚略带得意的开口:“我原本想早些过来找你的,不过前段时间在黄原市等招工名额,直到现在才有空。看看我的工作证,黄原市国营编织厂采购员。”

说完,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崭新的红色硬皮小本本。

“董哥,你这从哪里弄来的,跟真的一样?”王满银接过硬皮小本打开,只见里边贴有一张醒目的照片,还详细写着董刚的个人信息。

他来回翻看几次,愣没看出什么问题。

“什么假的,这就是真的……我现在是工人了。为一个名额,足足花了这个数。”董刚伸出两根手指头。

虽然对方没有说的太清楚,但王满银已经明白过来。

现在当工人只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招工。这种看似简单,其实门槛很高,必须经过推荐。就比如罐子村前段时间分下来的两个招工名额,点名必须是知青身份。

即使不需要知青身份,也很难落到普通社员头上,一般在公社层面就被分完了。原著里,为给少平争取一个煤矿工人的名额,田晓霞打着父亲的名号跑了几个部门。

至于另一种方法,则是接班顶替。说白了就是上边有规定,单位职工退、离休后可由子女顶替上班。

当然规定是规定,里边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如果自己没有子女或者子女已经在其他地方参加工作,又不想浪费掉这个名额,可以让其他亲戚朋友接班,甚至悄悄卖出去。

董刚得到的名额,应该就是后一种。

即使如此,也需要有关系才能完成,否则工厂不认的。

王满银心中有些小郁闷起来。他现在才知道,当年一起在县城参加活动的同伴们,背后多少都有些关系。刘庆立的父母在县供销社上班,胡永州有个表哥叫高凤阁。本以为董刚和自己一样,没曾想人家又冒出来个姑父。

算来算去,就前身属于普通人。

他这边正感慨着,董刚又开口道:“满银,你对我有恩。这次我登门就是想送你一个挣钱的门路。放心,绝对不会出什么差错……”

“董哥,你先说一下我听听。”王满银不置可否的回答。

他心里早打定主意,啥挣钱门路自己也不干。

守着空间,一年稳稳当当破千快,王满银实在没有外出瞎胡跑的心思。

“替我们厂收玉米皮!八分钱一斤,厂里每月按一定比例给你提存,反正你家开着代销点,就当额外来钱了。你只管收,到时候收多了给我说一声,厂里派卡车过来拉货。咋样?”

“董哥,你给我开玩笑吧,玉米皮能卖八分钱一斤?”王满银瞪大眼睛,难以置信的开口。

他不是刚穿越时的小白了,现在对农村粮食价格门清。粮库收购玉米才八分钱一斤,玉米皮怎么可能同一个价。

玉米皮指的是玉米棒子外边那一层纤维表皮,质地柔软有韧性,农村人经常用它来编织绳子。另外,也是上好的引火柴。

这玩意儿如果能卖钱的话,估计村里人会高兴坏了。

“骗你干啥,我当然知道玉米皮在农村当引火柴……关键还可以做编织。告诉你,现在我们厂用玉米皮编织的壁毯、地毯、坐垫非常红火,出口到国外几十个国家,说是环保啥的。”

“真的假的?”这下,王满银更惊讶。

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个时代外国人已经开始讲究环保了。

不过在心里,王满银已经认定董刚没有撒谎。毕竟“环保”这个词,现在一般人根本无从知晓的。

“嗯,我刚开始听时,也觉得是瞎扯淡,偏偏老外就稀罕这东西。你知道用玉米皮编织的一个直径三十六英寸的圆形地毯值多少钱?告诉你,厂里收购价九块钱,卖出去挣的是外汇,价格更高。英寸知道不?国外的长度单位,你说外国人是不是傻帽……”

王满银自然知道英寸,1米=英寸。也就是说,编织一张锅盖大的玉米皮垫子,能卖九块钱。

村里有的是玉米皮……王满银登时激动起来。

董刚依然在劝说着:“满银,听哥哥一句,别犹豫了,做吧。如果不是咱们俩的关系,我早找别人了。玉米皮连三类物资都算不上,没人管的,只要你给村里说一声就行。我们厂做外贸的,可以不通过供销社采购物资,办事比较宽松。我可以说动厂里,把你们村设成采购点,到时候由你负责……”

“每月给村里交点钱,就当是亦工亦农。只要收购的玉米皮足够多,一年下来,我保准你轻松挣两百块以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看小说吧手机版阅读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