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看到一旁的成衣铺子,何雯想总不能穿绸缎、绣花软底鞋种地吧。
于是,又买了一身方便蹲起行动的短褐,一双千层底的布鞋,回去还要让春水在帮着做两身换洗。
还有竹竿菜架,浇菜的水瓢水桶,等等等等……
果真,当把种地当活计的时候,它是赚钱的;当把种地当爱好的时候,它是真烧钱啊。就她那块地,想要靠卖菜赚回今天的成本,不知道要赚多久呢。
东西买齐全,何雯也饿了。
找了一家人还挺多的面馆,就进去了。
这个时间已经过了正常饭点,店里还有人,口味应该还不错。
没有菜单,也没有菜牌,只有门口挂着的幌布上一个大大的面字。
老板在门口的遮雨棚下支两口锅,一大一小,旁边放着面板。屋檐下横放着一个长条凳,凳上摆着几个盖着盖子的木桶。屋里面摆的全是桌椅,招待客人。
这是家夫妻店,丈夫负责做面,煮面。妻子负责招待客人,收拾桌碗。应该是做了挺多年头了,俩人配合的十分默契。
几个小厮一桌,何雯和两个丫鬟:春雨春雷及一起跟来的一个婆子一桌。
碗筷刷的虽然干净,但何雯还是习惯的要了些热水,又冲烫了一下。这是她在现代就有的习惯。
老板娘介绍了店里能做什么面之后,又说道:“夫人若想吃些别的,左边有一家酱肉铺子,不远还有一家酒馆,也卖些菜式,我们免费给跑腿。”
想着这些下人跟着自己跑了一上午,一碗面确实不多,跟着老夫人出来,没吃到肉,太亏。
于是就让这妇人去隔壁买了两盘肘子,两只烧鸡,又让这妇人看着买两份素菜。
妇人乐呵呵的应着去办了。
这家店人多不是没有道理的,店家是等何雯另点的菜都到齐了,才开始煮面。何雯曾吃过那样的店,点了菜和面,面都要吃完了,菜还没上来,要退退不了说已经做上了,只能自认倒霉。
何雯只点了一个简单的阳春面。
端上来,汤清味鲜,只有几颗葱粒,几点油花。喝一口,香而不腻,咸淡适中,十分开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