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远说道;“小丽,有你这句话在,我会尽力去办的,我估计能有超过五成的把握,但现在还不敢确定。”
室友说道;“曾志远,我就说嘛,你这个人不错,既有本事,又有关系,在我们班同学当中,就属你了,我今天把话放到这,你肯定能办成的。”
室友的话刚落地,曾志远就大笑起来,小丽说道;“曾志远,你先别笑,她确实不是在恭维你,说的全是实话,你要是办不成的话,咱们学校再没有第二个人了。”
曾志远说道;“这件事已经定了,咱们不说了,也别站在这里了,还是边走边聊吧,你们说好不好啊?”
曾志远离开时,陪小丽来的女同学,连嘱咐带夸奖地说道;“曾志远,你答应过的事,可别忘了,你说话留有余地,也过于谦虚了,我再强调一下,你千万要记住,别忘了托付你的事,我们还在等好消息呢。”
临近毕业,大家都很忙,有些同学忙着确定恋爱关系,整天黏在一起,卿卿我我;有些同学在毕业论文上很下工夫,忙得一塌糊涂;关系好的男同学,忙着请客聚会,喝得醉醺醺的。
大学生活接了近尾声,将要离开校园,走向社会,同学们离别在即,回想起几年的相处,大家都不免有些伤感。
几年大学生活中的光影,留下的印记,将是小丽一生中,不可抹去的痕迹,到老都不可能忘怀的。
小丽经过充分准备,毕业论文反复推敲,在答辩的过程中,表现得相当好,受到教授们一致好评。
离校的前几天,寝室好友递给小丽一封信,是曾志远写给她的,那是小丽收到曾志远唯一的一封信。
信的内容大意是;同学几年,他犯了不少错,做过不少荒唐事,如有伤害到小丽的地方,还要请她原谅,等等一大堆客气话。令他刻骨铭心的是,小丽使他重新认识自己,为此,曾志远特别向小丽表达谢意。最后说,虽然不能成为恋人,总还可以做朋友,毕竟同学几年,还是有感情的,以后常联系,随信附上他的联系方式。
小丽经过慎重考虑,出于礼貌,觉得还是回个信为好,她随即写了简短的一封信,并亲自交给了曾志远。
小丽回到家乡,曾志远关系好的一个同学,来岭南出差,小丽热情地招待了他,饭局当中,从他的口中得知,曾志远出国了,是留学还是经商,小丽没有细问。
离开学校的日子,越来越近,同学们将要各奔东西,奔赴全国各地,全班几十个人,照相合影,留作纪念。
中午聚餐,席间教授问小丽;“你分配的单位挺好的,为什么不去?这也太可惜了,也不知道你是咋想的,难道你没有后悔过吗?”
小丽回答说;“我父母已近晚年,需要有人陪伴,两个姐姐早已结婚,虽然在一个城市,工作单位离家较远,平时忙,很少回去。我是家里最小的,不回去的话,父母会伤心的。俗话说;天下老的,向着小的。“
小丽一席话,引起教授对儿子的思念,不知是和小丽说话,还是自言自语,教授喃喃地说道;“难得你对父母一片孝心,儿孙绕膝是天伦之乐,是该回家陪他们了。”
小丽不知该如何回答教授,想起让曾志远帮忙办的事,她隐约感觉能成,用安慰的口气说;“教授,一切都会好的,您儿子可能很快就回来。”
教授看着小丽,脸上无奈地露出苦涩,叹了口气,说道;“借你吉言,但愿如此吧。”
小丽瞅着满头白发的教授,满脸憔悴的样子,心里像压着一块石头,沉重的喘不过气来,默默地端起酒杯,她一口喝了下去。
小丽回到家乡,分配到政府机关,办公室主任是个中年妇女。可能是因为小丽父亲,以前是市委主要领导的原因,她对小丽很好,平时非常关心她。办公室工作,没硬性指标,松松散散,喝茶聊天,迎来送往,发发文件,轻松得很。
小丽的工作,专业不对口,大学里学到的专业知识,根本用不上,整天无所事事,她觉得自己是在混日子,心里虽有一百个不情愿,但也没法和人说。
毕业后的半年时间里,同学之间联系比较频繁,随着时间的推移,联系渐渐地越来越少了,可能是因为工作忙的缘故吧。
小丽几个关系好的同学,一直保持着联系。有的同学出国深造,有的下海做生意,有的在单位老老实实地上班。
有几个同学,失去联系,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没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有一天下午,主任把小丽叫到办公室,她刚坐下,主任递过一杯茶,说道;“小丽,工作最近工作顺心吗?有什么困难,直接和我说,不要有什么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