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善款,香港首善诞生》
信报的标题,似乎给人的第一感觉没什么吸引力,但标题下方,还写了100,000,。
无数的零似乎比标题还要更吸引人,引起了不少读者的注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香港是一座纸醉金迷的大都市,这么多的数字总是最能博人眼球。
一亿港元,在香港是什么概念?
香港目前的上市公司中,如果市值1亿港元,那可要在整个香港排名第87,如果用来投资,可以买下29%的长江实业股票,和合实业36%的股票,成为地产五虎任何一家大股东,即使是对英资财团,也可以购买13%的九龙仓股票,成为九龙仓最大的股东之一。
而如果用来购买港岛的房产,则可以至少购置2000栋,任何一栋,都是一个收入很不错的中产阶层一辈子也难以企及的目标。
香港现如今的普通工人,一年不吃不喝也就赚个2000港元,1亿港元,等于5万名工人辛苦一年的工资总和。
“老板,《信报》还有没有了?给我来一份,再来一瓶饮料。”一名带着黑框眼镜的西装男走到一栋报亭前方,对着里面的老板说道。
王东上班的公司,整个上午都在讨论这一亿善款的事,有羡慕的,有嫉妒的,后来又开始讨论陈志文的财富,直到老板突然出现,大家被挨了一顿骂后,才老实下来,而同事买的报纸,也被老板给借走了。
作为办公室白领的他,倒也不是很在乎买报纸的钱,但香港报纸这么多,总不能每份都买吧,之前他一直买的是明报,这是看金庸带来的消费习惯,哪怕现在没新了,也一样。
到了中午,就特意下来买一份信报。
“来,这里还有最后几份,再晚一点就没了。”报亭老板龇牙笑说道。今天的生意很不错,报纸只要标题有噱头,就有很多人会来买报纸了,而天气虽然不如之前酷夏的时候热,但也还行,饮料也卖的差不多了。
拿了报纸之后,王东找了一处大厦的阴处,便吃着面包饮料边看了起来。
《信报》不只是用了头版来吸引读者,还有第三第四页,来描述整个香港的慈善历史,从几十年前的何东家族,到最近刚刚诞生的华港基金,香港历史上留下知名度的善款捐赠,都描述的一清二楚,何人捐赠、如何使用等等等等,以这一页报纸,足以看出,整个香港历史上,真正做善款的人基本上都是华人富豪,英资的也有,不过不是针对普通人,而是偏向与捐给政府部门、修建公共设施,里面的猫腻,懂的都懂。
第五页则是详细描述了陈志文的商业帝国,从大家都知晓的和记黄埔,到远销美国的红牛饮料,以及一家员工数千人的美的电子公司、一家年贸易额破亿的星河贸易公司,以及这几年在工业地产领域非常出名的星河地产。
美的的产品,大部分都是很普通,虽然销量也不低,但基本上没人在意,普通电器而已,能赚几个钱?
而红牛则是很多香港人最关注的话题,这是香港乃至亚洲历史上最神奇的商业奇迹,一款本土饮料居然能够在拥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美国市场大杀特杀,走的还是高价路线,据说香港码头每天都有十几个集装箱运着红牛前往美国,一天的销量就破百万瓶。
王东可是知道,一瓶红牛在香港售价港元,这个价格在香港简直就是天价,连他这个白领阶层,也只是买过一次,特意留到一次跑步后再喝。
别说,效果还真好,人立马就有劲了。
这种暴利行业,数量还这么高,香港大众总算知道为什么一个年轻人,有能力收购四大洋行的和记了。
“1亿啊!”王东想着自己的工资,有些叹息。
【陈志文收购和记后还能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来做善款?看来真的是不缺钱,和记不对,是和黄,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王dōng • tū然想到一点,自己应该想办法借着这个背后的信息来赚点钱了。
只是和黄已经私有化了,那也只能买一些和黄旗下的子公司股票了,很多还处于非常低的低位了,特别是一些地产公司。
信报上对和记黄埔最近的经营动向也有了大概的介绍,包括与长江实业的合作,大量曾经停工的项目再次启动,只是不知道和黄与长江的合作方式是什么样的。
选了一会,王东找到了自己的目标——都城地产,这是一家在九龙有着不少地皮的地产公司,早年被和记收购,随着和记进入危机,加上地价暴跌,也导致了它几乎破产,现在长江实业接手不少项目后,停工项目已经启动,据说已经在开始预售物业了,不过股市之上仍然没有什么动静。
确定目标后,王东将报纸一收,饮料罐扔到了附近的草丛里,转身便往着证券交易所的方向跑去。
“一亿港元,好大的手笔啊。”长江实业公司内部一间办公室内,李嘉成看着报纸笑着说道。
“不过是文字游戏罢了,十年投入一亿港元,可能是第一年,也可能是最后一年,这差距,可就大了。”对面一人也跟着说道,他是长江实业的业务部门经理盛永能,也是长江实业内部,李嘉成最信任的人之一。
“也对,以现在地产市场的情况,再过几年,和记黄埔的价值,足以让任何人眼红。”李嘉成叹息着说道:“可惜,要是我们当初能够收购就好了。”
“陈志文敢收购和记,甚至后面还合并了黄埔集团与屈臣氏,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的红牛饮料能够在美国市场大卖,每天产生的现金流足以让香港任何公司眼红,银行也是看重这一点,才默许和记被他收购,否则,不要说我们,就是地产五虎加起来一起收购,都不一定能成功,债权银行那边根本通不过,就算通过了,我们也会背负极大的负债,资金这么匮乏的情况下,我们也没能力来重启和记的那么多地产项目,最后极有可能被拖下水。”盛永能摇了摇头说道:
“据我所知,陈志文在收购和记后,还额外从海外调集了3亿港元资金进入和记,也就是说,就算我们不与和记合作,陈志文也有能力短时间解决和记的负债压力,让和记的项目重新运转,资金重新流动。”
“也在我预测之内,没有足够的把握,陈志文这个人不可能强行收购负债这么严重的和记,更不可能还在负债的时候就进行私有化以及合并子公司。”李嘉成点点头说道。
“有了足够的资本,就可以稳住和记,他与我们一样,看好地产市场与股市在未来的复苏,现在就只剩下等待了。”盛永能有些感慨的说道:“真要是地产市场恢复到72年底的状况,陈志文这一次的回报,就能赚几十亿港元了,香港历史上,可真是前所未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