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美泉宫。
弗兰茨还在为未来西里西亚难民们的生计发愁,那些本身身体没有残疾的,只需要过两三个月将皮外伤养好就可以像其他正常移民一样去工作。
弗兰茨让教会搞的“感化教育”,实际上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绝大多数受过“感化教育”的人都能成为忠君爱国的三好国民。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例外,不过当这些人在殖民地战天斗地,整天和各种牛鬼蛇神斗智斗勇的时候他们会想起帝国的仁慈。
同时殖民地的官员也不会再容忍那些可能会给集体带来灾难的人,他们有权处理掉那些“异端”。
说回西里西亚的织工们,这些人老的老,小的小,其中很多人身体还有残疾,能让他们从事的工作并不是很多。
现代的解决方案通常是让他们去做一些手工艺品,问题是此时的十九世纪完全不缺手工匠人,甚至绝大多数的手工工匠弗兰茨还得想办法取缔。
至于受付类工作这些人同样难以胜任,且不说知识水平和身体能力、外貌这些,单单是工作量就不是体弱者能完成的。
十九世纪还没有电脑打印机这种先进产品,受付类工作不只需要完成大量脑力工作,还得在同时完成不轻的体力工作。
至于艺术类的工作,别说是这些半辈子都在和手工织机打交道的织工,就算是专业的音乐人才也很难在维也纳闯出一番天地。
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因为有千金买马骨的,但是没有千金养驽马的。毕竟前者会被人认为是求贤若渴,而后者只会被人当成傻子。
其实弗兰茨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奥地利的dàn • yào工厂,工作强度就很低,但需要严格保密,就十分适合这些无家可归的伤残人士。
不过把人都藏起来就起不到千金买马骨的效果了,所以还得从他们的德意志移民本身这个特点下手。
实际上奥地利并不缺乏艺术类人才,但是那些艺术家们却没有这些人本身更有说服力。
弗兰茨打算将这些西里西亚的难民培训成说书先生和吟游诗人,他们并不需要很高的艺术水平,但是需要他们能吃苦并且意志坚定,同时具备强大的共情与感染能力。
弗兰茨打算将这些说书先生和吟游诗人,与维也纳过剩的艺术家和大学生们组成一个个小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