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的海外利益大多和英国没什么冲突,而悬在印度的特兰奎巴不过是弹丸之地,而且与印度统治的核心区域相距甚远,根本无法妨碍到英国的计划。
至于在近东地区的恶性竞争,他作为前任驻奥斯曼帝国大使很清楚这些事情的来龙去脉。
不过是由于一些英国商人贪得无厌先坏了规矩,再加上英国政府的一些过激行为才
导致奥地利帝国进行还击。
帕麦斯顿觉得这些在英国的霸权面前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儿,在法国崛起,俄国争霸的大前提下,继续打压奥地利显得不合时宜。
帕麦斯顿的思路十分清晰,他觉得英国想要继续维持霸权,就该分化神圣同盟,然后拉拢法、奥对抗俄国。
同时在法、奥之间制造矛盾,然后在北美扶植美国制造更多的矛盾,加强与普鲁士王国和撒丁王国之间的联系,只有让意大利地区和北德意志地区始终保持一个松散状态才最符合英国的利益。
支持奥地利向东扩张,尤其是可以利用多瑙河两公国与俄国的特殊关系,逼俄、奥反目。
至于奥斯曼人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如果可以将其和波斯组合在一起或许可以对抗俄国,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奥斯曼和波斯相互视其为异端,同时民族仇恨历史悠久。
帕麦斯顿觉得此时应该先修复与奥地利帝国和法国的关系,让二者调转枪口指向俄国才是上上之策。
因为这一世的俄国并没有签署海峡公约,所以名义上俄国人依然拥有黑海海峡的控制权(《温卡尔-尹斯凯来西条约》)。
所以未来在俄国争霸之时,可能要通过奥地利的国土,与其搞好关系是很重要的。
同时在东方奥地利人打开了日本的国门,但是并不允许其与其他列强通商,这种吃独食的行为让人鄙视。
英国完全可以以奥地利的盟友身份进入日本,然后夺取市场,毕竟在「懂王」眼中奥地利的工农业发展水平远逊于英国。
再加上英国距离日本较近,英国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奥地利人打下的市场纳入囊中。
奥、法两国有很多殖民地都相互重叠,所以要挑起两国的争端非常容易。
无论是在中美洲、西非、还是北美洲,亦或是亚洲,海外作战都需要大量的兵员和物资。
而这世界上只有英国才有足够的船和实力将这些东西送到他们想去的地方,所以他们要是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搞好与大英帝国的关系。
到那个时候英国就能完全改变外交上的被动局面,甚至只要挑起战争就可以从中牟利,这才是最适合英国的道路。
帕麦斯顿的理论十分符合罗伯特·皮尔的心意,后者觉得英国亲自下场还是太亏了,最好可以让列强们相互争斗。
客观现实是此时英国的兵力过于分散,机构也过于臃肿,很难形成统一的调动。
实际上帕麦斯顿的眼光非常毒辣,书中他给出的策略很符合人物性格,同时也符合英国此时的外交作风,当然肯定是比历史上英国的外交策略更完善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