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动静早就惊得里面的两人看了过来,五姑娘咳了一声,理直气壮的过去,“你们说什么呢?”
宁朔:“跟宴铃说说京城里面的官。”
五姑娘虽然聪慧,学得一身本事,但也仅限于世家女眷们的,朝堂上的事情知晓的不清楚,但看两人在纸上写出来的大人们,她也能大大小小认个全乎。
她好奇道:“三哥哥,你教宴铃这个做什么?”
其中细节是不能告诉五姑娘了,宁朔就说,“宴铃想知晓外面的事情,我便告诉她。”
五姑娘又觉得三哥哥是个好男人了。
她拿起其中一张纸看了看,而后皱眉道:“渝州书院——原来宋阁老也曾经在渝州书院里面读过书啊。”
“伍大人——吏部尚书的伍大人是庐州的,他竟然也在渝州书院读过书?”
盛宴铃凑过去,“是吧?好多大人都是江南那边的。”
而后指着一个名字道:“五姐姐,你看这个人,你是不是认识?”
五姑娘看过去,便见上面写着一个熟悉的名字,而后点头,“是,这位裕大人是父亲一手提拔起来的,他现任户部给事,官虽然不大,但因在粮道,手里有些手段,父亲很是看重,母亲便时常跟他家走礼,前些日子他家里嫁女儿,二嫂嫂还亲自过去吃过酒,我也跟着送过几次礼。”
盛宴铃:“是,我看过你写过礼单,所以还记得他的名字。”
她道:“这也是渝州书院出来的。”
她刚刚和三哥哥两个人算了算,朝堂中人有阁老和尚书是渝州书院读出来的,也有面上看着跟渝州书院不相关的大人,但往他们身边拉扯一番,便能知晓他们身边聚集了渝州书院的人。
五姑娘虽然觉得这事情好似不太好,但也觉得不坏,“渝州书院本就是天下第一大的书院,江南之地富庶,几百年来都出来才子,如今的天家往前面倒数几百年,也是从江南之地出来的。”
所以也没人觉得奇怪。
宁朔之前也是这般觉得的,他从前也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不论是本朝,还是前朝,都是如此。
但现在,他觉得不妥了。
他说,“渝州书院本是百年前退京归隐的武德陈武大人所建造的,他是寒门出身,为了天下学子有书读,于是散尽家财,才供出了这么多读书人。后来这些读书人进朝为官,一代又一代,让寒门之人有了仕途之梦,也为大越添了许多做实在事的好官。”
“随伯英在世的时候,也曾经写诗称颂渝州书院是功德无量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