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来说,陈舟所接触的实验室,就算加上四十三所那个半导体实验室,总共也不过才三个实验室。
单就阅历和经验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甚至是极度匮乏的。
虽然能够从文献资料,以及一些披露的信息里,获得这方面的字面信息。
但和自己亲身经历,亲眼所见,肯定是有一定差别的。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陈舟觉得自己有必要去接触的更多一些。
因此,陈舟也就萌生了游学一番的想法。
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自己的阅历,为之后做好准备。
事实上,就如弗里德曼所说,在这次物理学家大会之后的陈舟,已经是物理学界的一颗耀眼新星。
甚至可以说,陈舟现在就是一名准诺奖级得主,和杨依依的导师韦斯教授一样。
他完全可以自己单方面的进行学术交流的活动,完全不需要跟着弗里德曼。
但是,陈舟却有着自己的想法,也算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吧。
毕竟,SLAC关停对撞机实验室的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新闻了。
现在可是有着绝对不在少数的实验室,在盯着SLAC最后胶球实验里的研究人员呢。
尤其是陈舟。
有着领导胶球实验的经验,有着极为优秀的物理天赋,有着近乎准觉一般的物理学直觉。
这些,都让陈舟成为了众多物理学实验室眼中的香饽饽。
陈舟的引进,将意味着什么,是每一个实验室都在思考的问题。
所以,如果陈舟单方面进行学术交流的话,必然会正面面对这些实验室。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陈舟也就选择了跟随弗里德曼一起。
这样一来,躲在大佬导师身后陈舟,就能很巧妙的避免掉这些麻烦。
另一个原因,则就像陈舟自己说的。
他希望多跟弗里德曼学习学习。
不管咋说,这样理论和实验经验,都同样丰富的物理大牛,不能再浪费了……
当然,这些的一切前提,都只有一个。
那就是,陈舟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顺利的毕业。
更直白点就是,陈舟能够在剩下的两个月时间,解决掉哥德巴赫猜想!
深知这一点的陈舟,也不再多想,转而思考起了已经放下许久,只断断续续研究过的哥德巴赫猜想。
坐在一边的弗里德曼,则是在看了看陷入思考的陈舟之后,开始闭目养神。
只有后排的麦锡森和科伊尔,仿佛缓过来一般,又开始讨论起了party的事。
事实上,对于他俩来说,陈舟不去也挺好的。
要不然,那全场主角的光芒,不又得被陈舟抢走?
随着飞机的平稳落地,陈舟他们平安抵达波士顿。
本来想着打车回学校的几人,却意外的发现,有人举着牌子,在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