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舟一早便醒了过来,翻身下床,准备去晨跑。
看到陈舟的时候,熊浩有一瞬间的愣神,但很快便跟上了。
上午8点左右,陈舟和熊浩驱车往科技部门而去。
等陈舟到的时候,潘老已经在李振邦的办公室了。
陈舟不由得有些汗颜,他居然还没有这位老院士积极。
一见面,陈舟便主动打招呼道:“潘院士,李局长,让你们久等了。”
潘老笑呵呵的回道:“没有,没有,陈教授你来的刚好,我刚跟李局长谈到你。”
李振邦也同样笑着道:“陈教授,真是说曹操,曹操到。我们刚夸了你没两句,你就来了。”
陈舟打趣道:“我知道,李局长这个“夸”,应该是吐槽居多吧?”
闻言,李振邦先是一愣,旋即哈哈大笑起来。
闲聊过后,回归正题。
李振邦这次倒没有再安排会议室,就在他的办公室里,几人展开了研究人员筛选的讨论。
李振邦分别将打印好的人员名单,分发给了陈舟和潘老。
看着手中的这一沓厚厚的人员名单,陈舟仔细的翻看了起来。
这些人员名单,并不是简单的只列个名字在上面。
要是那样的话,陈舟也没必要看了,他肯定也看不出来什么。
总不能看谁的名字舒服就选谁,看谁的名字不好听,就不选谁吧?
这份人员名单,实际上更像是每个人的简历。
但与一般简历不同的是,人员名单上面只写了这个人,长期具体从事的研究领域,以及他的科研能力如何,能否从事“夸父”工程的研究工作。
这也是陈舟和李振邦等人,在人员筛选工作之前,就商定的基本要求。
潘老倒是没有像陈舟那样,一张张的在翻看。
毕竟,整个研究人员的名单,就是他和李振邦整理出来的。
对其中每个人的履历,他都算比较了解。
李振邦也是一样,只在一边默默的等着陈舟看完。
因为在整个研究人员初筛的过程中,陈舟是没有参与的,只提过几点具体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