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 第28章.小学时的范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章.小学时的范文(2 / 3)

但那些可以回想起来的,从来都是真正铭刻在心底的,片刻不曾远离。

碎片之二。

有一种作业叫听写。

我那个时候自然也是有听写作业的。

这是一个“传承”深远的作业。

从我上小学一年级时被听写到前一时期我给我的孩子念听写,将来我相信还会给下下一代念听写。

不同的只是字,相同的是形式。

和现在的家长对给孩子听写心怀恐惧不同,当年我父母可是极为轻松。

我仍然记得我的第一次听写。

念了一个金字,半天不见我回应,

家长诧异间,过来看了一下我写的方格本。

只见上边我已经把第一课的生字完全默写完了。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课有十个生字

“金朵花香格拉好来扎命”。

我到今天还能正背如流。

碎片之三。

我从吴桂芳老师那儿学到的联想记忆也是受用一生的技能。

现在记得的是当年她教我们认“福”字的时候,告诉我们这个字好记,“一口田不点儿”,当时就记住了。

去年抱着乐乐家的李梓赫教他认福字时,我又想起了这个口诀,但当时他连话都不会说,自然不知道什么是一口田,于是满是遗憾,失去了一个炫耀的机会。

在吴老师启蒙之后,我开始知道了还有这种记忆方法。因此在这之后有意关注了许多类似的联想记忆方法。比如有一次在电视上见过一个记忆大师,许多台下的嘉宾说了各方面的东西让他现场记,其中我认为最难的是一个嘉宾说出了当天的汇率让他记,但这些在我看来毫无章法的数字并没有难住他,在他脱口而出这些数字后,可能主持人也不可理解,问了一下他是怎么记住的,关于其中一项我现在还记得,当天美元的汇率小数点儿后边45967几个字。他是这样解答的,说这几个字他联想成是我舅的,我用绿旗给包到美国去了。

这样就记住了,是的,他记住了,我也记住了,到今天还没忘!

同样记住的还有我小的时候记住的“山后边一只狮子一壶酒,两个小刘在跳舞”,10位数的圆周率,。基本上是不会忘记了。

这个联想记忆法现在许多人都知道,但在我那个年代能从小学一年级一张白纸的时候就得以获知,的确可以用极为幸运形容。

可以说没有这个融入骨子的技能就没有我高三下学期其中考试全班第58到高考全校第19,当时我将这个方法用于历史地理记忆,将许多知识点用谐音编成了口诀,好多知识点几乎都是一次记熟。

碎片之四。

当年我熟练背下的不仅是生字。

上小学二年级后有一篇课文是写蔡永祥烈士的。

学这课之前因为我小时候去杭州时到过“蔡永祥烈士纪念馆”,所以对这节课略有兴趣,老师还没讲就已经看了一遍。

那个时候是绝对没有老师留预习作业一说的,纯属自己喜欢才看的。

当时因为没有学这么多东西,记忆没有分散,基本上看过一遍就记住了。

后来上课时,吴老师领着大家读课文,因为记住了,所以我就没翻开书,跟着大家一起念。

应该是我当时的举动过于“嚣张”,吴老师直接让全班同学停止了读课文,喊到“田宇你把剩下的背一下”。

全班惊诧地看着我站起来背完了全篇,他们没被夸成学习好是有原因的。

记不清小小年纪就显露出爱显摆天性的我当时是什么表情。

这节课后她直接建议我跳级了。

只有七周岁多一点儿的我不会明白烈士纪念馆的意义,只是知道对着镜头露出了笑容。

……

小学一二年级的记忆基本上如此了。

三年级的记忆是上课没几天就是期中考试,因为直接跳级导致三年级的课程根本就没学,因此考得很不好,至于多么不好忘记了。

那时候的我还是很愿意学习的。

我说的愿意学习,是上课基本上能听课,放学可以在疯玩儿前第一时间完成作业,据说当时有很多小朋友围在窗前等我写完作业一起玩儿。

至于他们什么时候写我就不知道了。

很快期末考试就回到前几名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