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女生耽美>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 第40章.理光相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章.理光相机(2 / 3)

所以我在这里明确把我未来将要遇到的灾害之类转到他们身上,这真不是我不厚道,要知道电影里总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有了这两次教训后,我不再把价格作为首选了。

跑题了,书归正传。

得益于小时候的习惯,无论有什么大一点儿的活动,哪怕是带孩子去公园,也都习惯性地带上相机,时间久了,自然会留下许多。

现在翻看一下这厚厚的一沓子照片,这才发现,照片中记录了太多的信息。

首先照片记录了孩子成长岁月。

照片还可以记录我们当年家里的布置。

从这张照片上还可以看出,当年我最早在阳台弄的书房的样子。

那个时候还没有打书柜的念头,只是要来了一个铁架子,可以推算出当年的书不是很多。又因为是南阳台,怕晒,所以用报纸把书都盖上了。

像我在本章第2节里凭记忆硬记录的小时候家里的布置摆放时,只能画出一张大概的平面图来,因为当年确实没有保留下照片,单凭我的讲述是无法让别人对这个屋子有直观的感受的,至于炉勾子什么的那个年代用的东西更是没有一个能让人有直观的感受的。

有了照片就会不一样。

尽管可能当初照的时候并不一定是想特意照屋里的摆放。

但很有可能会不经意间就把东西留了下来。

比如说我从让十小区搬走已经十多年了,当初的东西还有印象,但许多东西已经说不清了,还好有这些照片。

当年的门是这样的。

沙发是这样的。现在看着能回忆起来,不看着是一点儿印象也没有了。

当年的梳妆台是双叶这个样式的,现在还在。

当年的床是天坛的实木床,也在。

北边的小屋就是我的书房。

当年由好几组组成的一面墙的书柜我已经在《家有书房》一文中写过了,当年的设计即使放到今天看仍然不过时。

刚才差点把这个地方当成了书房,如果不是阳台上的晾衣架提醒了我。

看来是书房没有摆下这个计算机桌,所以我理所当然地占据了客厅的一角,现在想起来了,原本这里应该有个单人的沙发,让我搬书房去了。当时用的显示器还是我戏称为大方脑袋的这种。

屏幕上的扑克见证了我当时没什么正溜儿。

当年用的衣架已经是好太太型的可以上下摇动的那种了。

除了房间布置外,有许多照片还会不经意间把我们以前用过的东西保存下来。

比如和父母在让区1-25楼住的时候家里第一次买的电视。

因为当时开始播放83版的《射雕英雄传》,头几集都是在母亲的工作单位看的,当年很少有人家里有电视机。每到晚上,很多她们单位的人都是拖家带口地去占地方,晚一点儿的根本就看不清屏幕了。

应该是没看几集,父母就决定买电视了。我们就是守着这台电视看完了《射雕英雄传》的,当年是1985年买的。

之所以如此肯定,是因为当年没有书,我们只能一集一集地追。

无论多么着急也没用。到最后几集的时候,街上才有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印着故事简介。

是按电视剧的剧集写的。

我买到后班里的同桌焦向红向我借。

她是我初三的同桌,我当然是借给她了。

所以我可以确定电视是1985年买的,而且可以肯定地说是上半年买的。

在这里也要和关心我回忆录的朋友说一下,有许多时候并不是我记忆有多好,而是很多场景因为留有照片或别的东西然后这样推理出来的。

再一个要特别提出的是那张照片是我第一次用即拍即得的立拍得相机拍的。

用那种特殊的相机拍完后“咔”地一声弹出一张照片,刚开始出来时上面什么也没有,用手拿着照片一角慢慢扇动,一会儿就会慢慢出现若隐若现的影子,慢慢几分钟后就会变得非常清晰,形成最后的照片。

记得那是张叔出国后在国外买的。

我的同龄人几乎没有见过的,依我爱显摆的特性我应该炫耀过。

再比如买的第一台车。

我买车的时候应该是很早了,当年也没多少车型可选,后来选中了这台。

从那个时候起,我就一直对雪铁龙这个牌子极为认可。

这台车的底盘非常好,我常说开着没有过铁道的感觉,很是平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