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回到舒家庄,谢过夏亭长。舒晏留夏亭长吃过了饭,就给谢公公熬药去了。他将这些钱帛交给舒博士安顿好,至于以后的打算,舒博士已经想好了,鉴于舒晏、芷馨他们还小,劳动能力还差得远,他们可以把换回来的地全部栽上桑树,三等地种庄稼不行,但栽桑树还是可以的。桑树田里先不种庄稼,等过几年他们长大一些再另做打算。这些田对他们来说负担真的很重,采桑虽然也累人,但总算比种庄稼容时间,不用那么紧张。
五万钱是个什么概念,五铢钱究竟价值几何,这没法统计。因为三国到魏晋,战乱总是不断,政权不断更迭,五铢钱的命运也跟着朝代更迭而起起落落。拿粮食来说,太平时期,如果再遇上风调雨顺的年景,一斛粟只要二十个五铢钱左右;如果遇到兵荒马乱的时候,再加上天灾,粟米每斛能达到一万甚至是五十万个五铢钱。衣帛的价格相对平稳,它受战乱的影响较小,但总体上要比粮食贵得多。
老百姓惜钱如命,可是那些豪门望族却挥钱如土。最令人瞠目的就是先帝司马昭的女婿王济与当今皇帝司马炎的舅舅王恺拿一千万钱比赛射箭的故事。这个王恺有一头黑白相间的牛,名叫“八百里驳”,据说能够每天行走八百里,王恺非常喜欢它,非常精心地养护这头牛,这头牛不但膘肥体壮,甚至它的犄角和四蹄都被保养得闪闪发亮,亮瞎人的双眼。王恺将这头神牛引以为豪。
王济听说了却很不平衡,就对他说:我在射箭方面不如你,如今,我情愿拿出一千万钱做赌注,与你比赛射箭。如果我输了,就输给你一千万钱;相反,如果你输了,你就赔上这头神牛。王恺略加思索就答应了,因为他知道,首先,对方的射箭技术不如自己,自己占优势;第二,即便自己真的输了这头牛,对方也绝对舍不得杀了这头价值一千万钱的神牛,到时候自己还可以想办法赎回来呢。王恺仗着自己箭法好,让王济先射,结果王济一箭就射中箭靶。王济大喜,马上命人将这头神牛杀死,把牛心挖出来,拿在火上烤。为什么非要把牛心挖出来,烤牛心呢?因为吃炙牛心可是当时上流社会的一种时尚。王济坐在胡床上等,不一会儿,牛心烤熟了,王济只用小刀割了一小口便扬长而去,只留王恺对着那头死牛痛心凌乱。
在魏晋时期,金银还没有广泛的作为货币用来流通。五铢钱又太过沉重,碰到大宗的交易,都用牛车来拉着钱付款。五铢钱是汉朝铸造的钱币,汉朝灭亡以前天下通行。后来群雄并起,诸侯割据,直到魏晋,各朝廷都是割据一方,又全都没有多大气候,把五铢钱废了又用,用了一段时间又废,很不稳定。老百姓手里的钱不定哪天又变成废铜烂铁,所以老百姓更喜欢用谷物、帛、绢当钱来使用,甚至还有的用以货换货的方式进行交易。
在和施家换完地后,舒晏和芷馨轻松了一阵子,田里也不用去了,桑树林里的枯枝虽然没剪完,也不必剪了,施家自会派人去剪,自家换过来的地等明年开春请人栽上桑树就行了。其实除了这块田地,舒韩两家还有几块零星的田地,分别种着不同的作物,可以错开农时,以免劳作时间集中到一起。
刚消停没几天,就有一个讨债的进门了。原来是本乡的啬夫。当时的地方基层设置大约是十里一亭,十亭一乡,县方百里。当然,也要根据人口的多少灵活变动。乡设啬夫一人,专管征收赋税。
这个乡啬夫刚进舒晏家门,随后夏亭长也进来了。啬夫属乡官,比亭长大一级,上司来本地视察工作,夏亭长自然要陪同。
乡啬夫先跟舒博士寒暄几句,然后就直奔主题:“听说你家和韩家将各自的几十亩田地跟施将军家的田地交换了?”
舒博士点头。
“一共得了多少钱?”
“我家得了五万钱,韩家得了二万五千钱。”舒晏如实回答。
“既然这样,你可知道,按照朝廷法令,这种买卖田地的交易可是要收税的。”
没等舒晏说话,夏亭长抢先道:“朝廷有规定,舒家庄的老百姓们也愿意缴纳赋税,可朝廷规定的是买卖土地,而并没说包括交换土地啊?”
乡啬夫将脸一沉:“只要是涉及到钱的,都算买卖。我只按差额收,没按田地价钱的全额收就算便宜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