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和刘莽、舒晏等人等候在太极殿内。他们猜测十七公主和馨博士是不可能同意前来的。可结果却令他们大感意外。
小默直奔刘莽:“公主和博士同意前来,但要问你怎么个比法?”
刘莽心里的真正目的是想见一见两位美人,并不是要跟她们比什么《诗经》,所以他并没有想好怎样比试。
“等公主和博士前来,我们当面商量。”
“胡说。”小默斥道,“堂堂天朝公主和博士怎么可能跟你当面?要说现在就说,否则你就是不敢比了。”
“比,当然要比了。”眼看就要成功了,哪能坐失良机?刘莽一时想不出,就把眼看着周围的这些使节们,突然有了想法,“珍馐令这么自信,想必公主和博士对于《诗经》一定是非常精通了,如果背诵原篇,一定是难不倒她们。我看不如就让她们来个《诗经》集句如何?”
小默不懂什么是集句,但又不想被刘莽小瞧,就偷偷问舒晏:“什么是集句?”
舒晏知道小默的心思,知趣地附耳告诉他道:“集句就是根据某一主题,从前人的若干篇章中择取某几句原诗,连成新诗。《诗经》集句自然就是从《诗经》中择取,只是不知具体要求。”
小默听完点点头,然后故作迟疑一下,对刘莽道:“这个嘛……要多大篇幅?什么主旨?”
刘莽道:“主旨内容随意,只要联得妙。但必须把风、雅、颂三部分全部包含在内,且十五国风缺一不可。至于篇幅,少了不能体现她们的本事。这么办吧,今日参加元正大会的四夷各国各部落共有四十位使节,刚才我们每人都为陛下吟诵了《诗经》中的某篇诗句,共计选自于四十篇,所以,作为回应,这首集句择选的篇章数也一定要不多不少选自四十篇中的内容。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还必须要演唱出来。”
从三百多篇诗中选取某四十篇的内容联成集句,要比背诵三百篇诗难得多。可小默却不管那些,自作主张,直截了当地道:“好,我应你。”
刘莽抚掌大笑:“珍馐令果然爽快。”
这个题目出得太刁钻了,简直强人所难!舒晏一再示意小默不要答应,小默就是装作看不见。事已至此,已不可挽回,只得来个缓兵之计,道:“我今日的曲目都是安排好的,不能打乱,接下来就要演奏四夷之乐,你们若要添加曲目,也只能排在最后。”
刘莽同意,邪魅阴笑道:“没错,即便是曹子建也要七步成诗,就依舒先生的意见,把此曲排在最后。我等静候佳音。”
几人达成一致之后,就回奏皇上。司马炎也知道此事甚难,但也没法给予否定。小默即刻又回玉叶馆去通知。芷馨听了此要求——要包含风、雅、颂;十五国风缺一不可;还要恰好四十篇;最重要的是联得顺畅。情知不易,但小默已经答应了人家,也只好应战了。十七公主刚才应承得挺欢,此时却一点思路也没有,只凭芷馨一个人去想。
芷馨紧锁双眉,冥思静想。集句的第一步,必须要先有个主题才行,然后围绕着这个主题选填内容。不管是作诗还是作曲,都是作者内心感情的外在流露。而芷馨心中最念念不忘的是什么呢?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是舒晏。
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三个人,自己跟那个不爱的人都来到洛阳,最牵挂的人却杳无音信。尽管已变身一等门阀之家,甚至又在皇宫中被金枝玉叶们敬仰着,享尽了人间的富贵,可她的思潮无时无刻不想回到千里之外的那个小村落,跟他一起男耕女织,哪怕吃糠咽菜……但他到底怎么样了?最怕不再等我了!
……
一番思潮之后,思绪又回到现实。诗曲已完成。
这时她忽又想起一件牵挂的事,眼中闪过一丝喜悦:“十七公主,你经常抱怨皇上根本没把你这个女儿放心上,今天正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好好给你父皇露回脸!”
......
小默此时早又回到了太极殿,跟舒晏一起主持元正大会。
正在演奏的是东夷的辰韩乐。四位舞者头戴紫罗帽,帽插鸟羽,赤黄裙襦,两袖长长,脚穿乌皮靴,绛红脂粉涂抹额头。乐器最独特,乃是一片芦叶,被乐人含在两唇间,巧妙地吹出悠扬的音调。其实,辰韩的乐器大多源自中原,种类也很多,但为了迎和今日单纯的乐曲风格,就只选了一种最具特色的乐器。
因上演的是自己国家的乐舞,朴熙金手舞足蹈,不住地向旁人夸赞自己的乐舞——“这舞姿,这乐声,简直登堂也,入室也!”并发出“喏!”,“喏!”的夸张声调。
倭国使节海藤川一看了他这副样子,冷笑道:“朴使节,你们辰韩的这乐舞不错,舞名莫非叫‘四只鹦鹉舞’吧?”
朴熙金听出他的话并非好意,板住脸问:“你这话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