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杨两家素有仇隙,杨骏又专横跋扈,其被诛戮也在意料之中。我与他不可相提并论。”卫瓘不以为然地道。
“公自认与人无仇,可别人未必不视明公为眼中钉呢。此次汝南王奏请诸王归藩,很令诸王怨恨。朝中大臣没有一个敢表态赞成的,唯独明公支持,本是公直之言,无意之中却得罪了宗室诸王;还有,当初先帝在位的时候,关于立储一事,公一直是站在齐王一边的。尤其在一次御宴之上,公趁着酒意,手抚天子宝座,说出‘此座可惜’的话来,明显就是对立太子当储君的不满,这哪能不引起贾后的记恨?”
谁知卫瓘听完舒晏的话,先是略有所思,后又朗然一笑道:“我与汝南王位居宰辅,且光明坦荡,纵然楚王、贾后狼狈为奸,又能奈我何?”
“楚王现在被晋升为卫将军,手握禁卫大权。他若真跟贾皇后联合,两位元老恐怕也不得不有所忌惮了。”
“大可不必。老夫与汝南王作为辅政大臣,朝廷政令诏命都必亲问,任谁若有什么动作,也必先经过我二人之手。贾后、楚王即便再奸佞,也不敢不经过皇上就擅自把辅政大臣怎么样。”卫瓘依旧不以为意,话题最后又转到舒晏的仕途上,“老夫的事就不烦你挂念了,你回去之后还是好好考虑考虑你自己的选择,快快回复于我。那两个职位不少人惦记着呢,不宜耽搁!”
废了半天唇舌,无功而返。舒晏回到廨馆,自想道:自己莫非是杯弓蛇影了?贾后与楚王也许只是平平常常的交往而已?若真如此,自己就太小题大做了。而对于前途,说实话,他还真没仔细考虑过,更没想过通过什么不仗义的手段获得。可如今现成的道路已铺成,他也不得不认真考虑一下了。只是还未容得他考虑,朝廷就又发生了更大的变故。
果然,事实印证了舒晏的担心。贾后确实是在谋划大阴谋,而且再次利用了司马玮。
虽然除掉了杨骏,但如今的朝中却依然是三足鼎立:太宰汝南王司马亮和太保卫瓘为一足、皇后贾家一党为一足、楚王司马玮和东安公司马繇为一足。贾南风等于是面对着两股势力,且都是司马家宗室。但所有人都低估了贾南风的野心和能力,她利用那两方的嫌隙,成功地将他们双双诛灭。
楚王司马玮年轻任诞,又仗着诛杨骏的大功,在朝中更加的肆无忌惮。他虽然没有辅政大权,却好擅杀立威刑,而且他是先帝的亲儿子,在诸王之中,属于血脉最亲、最正统的宗室,所以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作为皇叔祖的司马亮很看不惯这个小侄孙,但又很忌惮他。于是就跟卫瓘商议,先将他的帮手东安公司马繇远调到东北的带方郡去,之后又奏请皇上,诏令包括司马玮在内的诸王都回到各自的藩国去。把诸王赶回封国去的政策在司马炎在位的时候就实行过,但却并不那么顺利。如今换了庸碌的司马衷在位,就更加阻力重重了,由是引起了诸王的反感。
往往三足鼎立之时,为了保存自身,都是实力较弱的两方联合,共同去对付实力最强的一方,比如三国时的吴蜀联合共同抗曹。贾南风当然知道,如今朝中的三股势力中,要属司马亮和卫瓘最强,自己和司马玮较弱。必要联合司马玮除掉司马亮和卫瓘,剩下司马玮这个年轻鲁莽的小叔子,就比较好对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