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父亲说出了实情,比玉反倒不觉得奇怪了,只是犹在推阻,“为什么让我去?那种事我都不知道怎么下手,邱守泰老奸巨猾,我怎么应付得了,非办砸了不可。”
“你慌什么,此钦差派的是三个人,牵头的是廷尉的荀宝,你只是协助,应个名而已。”
“除了荀宝我们两个,另一个是谁?”
“你的老搭档,舒晏。”
“有他?”不知道为什么,一听舒晏跟自己同去,比玉心里马上踏实了一大块,竟有点小小的意外之喜。
“怎么,你不愿意?”
“愿意,愿意。”去是不愿意去的,但上次汝阴除国设郡自己因病没能参加,父亲一直耿耿于怀,这次比玉知道说什么也推诿不过去了。听说有舒晏一同前去,自然是不愿意中的意外愿意了。
当时,论到钦派到汝阴的人选时,施惠把荀宝、比玉和舒晏保举了出去。大臣们当然反对,认为这三个人未免年轻一些,应该派几个有经验的老臣去。可施惠拿出了一个强有力的说辞,那就是比玉和舒晏操办的那场盛大、新颖且圆满的元正大会。彼时同样很多人质疑他们年轻,可两位后生的表现却令他们哑口无言。有了这个先例,再加上施惠的执意坚持,谁也不好再去反对了。施惠之所以保举比玉和舒晏,一方面是想给儿子一个历练的机会,为其平平的政绩增加点色彩;另一方面就是关于此事他也有自己的一点担心,因为在汝阴之时,邱守泰曾与他关系密切。他唯恐在查办邱守泰的过程中牵扯到自己一点什么,那就不好了,所以派比玉去监督。至于舒晏呢,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关于元正大会的实际操办情况施惠是心知肚明的,比玉不过是应个名而已,操心费力的事全都是舒晏承担的。此次又带上舒晏,也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那就好。我也替你考虑好了,荀宝作为廷尉监,当然是主事人。舒晏就是具体做事的那个。有他们两个在前面顶着,你还担心什么?”
话说到这个份上,比玉当然不能再说什么了,况且是要回到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故乡,仔细想想,好像也是很不错的。但是自从来到了洛阳,基本都没怎么出过洛阳城地界,突然出这么远的门,这一番准备可是动静不小。全府上下,尤其是阿妙、阿妍,都开始为他的出行忙碌着,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全都考虑了个遍。他的母亲王夫人还不太放心,时不时地提醒着什么。
本来定好的明日出发,奈何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还没到位,没办法只得向后推迟一天。正巧荀宝也是一样,两人一拍即合。只有舒晏向来轻装简从,没什么可准备的,恰巧象车的制作已接近了尾声,他监督着做了最后一天,也正符合自己的心意。
当天处理完了署内的事。虽然自己孤身一人,但出这一次远门,总要跟几个知己道一声别的。与阮氏兄妹离得最近,便先向他们辞行。关于若馨与阮水的亲事,舒晏已经向阮山传达了若馨的意思。
若馨碍于自己是一介乡野寒士,与阮氏兄妹如今供职在太仆寺的身份十分不符,便不敢应承这门亲事。这个身份差距阮氏兄妹当然并不在意,要不然也不会主动提起此亲事。阮山代妹妹托舒晏传达给若馨:二人年纪还小,迟两年倒无妨,只是莫要再以尊卑为虑。阮氏兄妹能有这样的气节,舒晏当然高兴,答应代为转达。
辞别了阮氏兄妹,然后就是叶舂等人。小默由于身在宫内,最不方便,托了人好容易才约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