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南宋之霹雳风云> 第五十七 静观其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七 静观其变(1 / 1)

蒙军再次攻陷成都城震动了整个西川。虽说成都城自1242年起,便曾遭受蒙古三次的屠掠而残破不堪,驻军和官府早已搬到云顶城,城中也只有数千人口。虽然成都城再次被蒙古人占领,对南宋朝廷来说财物人口损失并不大,但成都地处西川的中心,战略位置极为重要。以成都为基地,蒙军可以四处攻掠,进而拿下整个西川,再顺流而下攻打嘉定府、重庆府等地。

事实上蒙军也正是做的。在站稳脚跟后,刘黑马随即派出骑兵四处分掠。刘黑马本是契丹人,自幼勇悍过人,因军功卓著被窝阔台大汗封万户,是汉军三万户之首。此次刘黑马突袭成都所带的汉军均为百战骑兵,虽不如蒙古本部骑兵精锐,但战力也远胜宋军。这些机动性极强的骑兵在西川平原四处掠杀,遇州府城能打则打,不能打的则将乡间人口财物劫掠一空,官军根本没有办法应对。一支千人蒙军骑兵便能吓得州府城的宋军整日紧闭城门,根本不敢出城野战。面对小股蒙军骑兵,以步兵为主的宋军也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绝尘而去。崇庆府城由于距离成都城只有百余里,也是蒙军频繁袭扰之地。潘统制虽然四处征调了一千人充入厢军,再加上原有二千人,守城兵力共达了三千人,但他也清楚这些士兵战力孱弱,怕一战便赔光了老本,便采取了龟缩防守之策,放任境内烽烟四起。

当刘黑马麾下的骑兵出现在横原寨附近时,万家坪丁字路口的堡垒才修筑了一半。这堡垒将丁字路口的十余亩地用去了三分之一,不仅有塔楼、瞭望台、火炮位、dàn • yào库等防御设施,也有能供百余名士兵的生活设施。放置在十米高堡垒墙上的大炮,可以将山道完全覆盖。从山外进攻的敌人,沿狭窄山道刚进入丁字路口,便会遭到迎头痛击。只是由于施工场所限制而工程量又巨大,虽然大量采用了新研制的水泥,施工进度仍未达到欧阳轩的目标。不过这堡垒虽没有修完,但霹雳军对于蒙军可能的进犯,早就有了应对之策。山地战对擅长骑射的蒙军来说是个短板,霹雳军只要在险峻地段以密集巨盾和长矛阵在前,掷弹兵和火炮在后,可以轻易挫败蒙古军的进犯。此外,霹雳军还在进山的几个悬崖峭壁处凿了炮眼,实在万不得已时还可以将进山道路炸毁。所以山民们得知蒙古人入侵消息后虽然有些不安,但见霹雳军上下并不慌张,也就都放下心来。

与鸡冠山中百姓安宁生活和工矿业的蒸蒸日上发展不同,此刻山下的川西平原又变成了人间地狱。永康县令程进勇弃土而逃,他率手下士卒押着城中的青壮,将城中的贵重财物悉数带上,前去投靠易守难攻的云顶城。空下的永康城则被熊犇匪帮占领。经过这段时间四处招纳土匪,熊犇手下又有了三百余人了。崇庆府西北的山区除了有鸡冠山这条主要的山沟外,还有天国寺等几条稍小的山沟,永康城也扼守其中一条小山沟。这些山沟中也都有小股山匪,见熊犇得势后,便纷纷来投奔。

熊犇没去云顶城,除了程进勇怕其匪性太重惹出祸端外,还因他为匪太久不愿有人管束。得了永康城后熊犇便搬了过去,只留下四五十人留守横原寨。一方面永康城毕竟是县城,城防要比残破的横原寨好很多,另一方面他实在是被霹雳军揍怕了,离他们越远越好。而这时的潘统制好像还嫌这世道不够乱似的,在得知熊犇占据永康城后,他又派出信使加封欧阳轩为永康县尉,这分明就是故意挑动霹雳军去和熊犇抢地盘。不过他没想到的是,欧阳轩接受了任命但却并不派兵前去永康城,双方相互火拼的情况并没有出现。这让潘统制气得暴跳如雷,怒骂欧阳轩是一只狡猾的鱼儿,吃了饵却吐出了钩。

这段时间的欧阳轩正忙得不可开交,哪里有闲暇理会潘统制如何想?除了关注工矿业生产和军队训练外,他还要指导军工技术研发,时不时还要去各流民安置点看看。蒙军的烧杀抢掠,让崇庆府乡间的百姓四处逃难,府城只接纳能打仗的青壮或官宦富豪人家,而永康、横原等城寨要么残破要么被土匪占据,故百姓纷纷拖家带口朝山中而来。此段时间要说最忙的莫过了李爽了,这短短一个月时间,山中突然涌进了两三千人流民,这些人的吃喝拉撒着实让他头痛。欧阳轩见李爽事情繁重,便调了杨秀才来负责筹划,董虎负责甄别人员,在商贸队悉数回山后,又命朱挑子前来协助,才将流民们安置下来。

“人多力量大”,在任何时代人口都是实力的重要部分。只要有生活物资和生产资料的保障,人口多意味着劳动力和士兵也多,实力也就更强。所幸的是山中并不缺乏粮食,商贸公司又从山外购回了包括粮食、盐、布等大量生活必需品,加上缴获熊犇匪帮多年积存的物资,山中现在物资足以维持到明年秋收,故山民们对涌入的流民们并无意见,反而热情接纳到各个寨子居住,并帮助搭建了过冬的窝棚。现在山中劳力紧缺,青壮除了部分从事工矿业外,其余要么在修路筑堡要么在开垦荒地,实在没有富余的劳力来建造房屋。不过流民们也懂得感恩,只要吃得饱住得暖,有栖身之所便极为知足了。轩哥儿不是说了么,这山中建筑材料丰富,只要肯吃苦日子便会越来越好,以后会有宽房大屋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