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不时地在边境骚扰,让大汉苦不堪言,却没有什么好的应对办法。因此,匈奴人的态度太重要了,甚至可以决定刘彭祖起事的成败。
如果匈奴人愿意加入刘彭祖的行动,那么成功的概率便会大大地增加!
侯千替微微一笑,一副和身份不相符的儒雅气息,说道:“在下一介草民,不懂这些事。此事既然是陛下家事,下在不便多言。”说罢就闭上了口,一副不打算再说话的样子。
其实侯千替在出门之前,是经过伊稚斜授意的。
匈奴现任大单于伊稚斜对侯千替的授意是随机应变,只是伊稚斜是让他随机应变地朝着支持刘彭祖造反的方向努力。
也不知道侯千替是天生不爱打仗,还是因为马括等人生出了对大汉的好意,这好意或许是因为亲近,或许是因为畏惧,最终做出了不支持刘彭祖的决定。
侯千替并不担心回去之后伊稚斜会因此而问他的罪。因为匈奴人参加宴会的只有他一个人,不会有人说漏了嘴。
况且,伊稚斜并没有真正地把刘彭祖放在心上,只当是闲着没事蒙一下,万一成功了呢。
刘彭祖听了侯千替(且鞮侯)的答案之后,一点都不出乎意料。匈奴人向来都是这样,不见兔子不撒鹰。不管你许诺得有多么的漂亮,没拿到手的好处都不叫好处。
只要自己展现出了真正的实力,匈奴人自然会主动来跟自己合作的。
在历史上,有好几次的汉人政权的建立,都寻求了游牧民族的帮助,这本身并不是什么羞耻的事。
只有石敬瑭把汉地的防御屏障给割让了出去,才成就了千古骂名。
不过石敬瑭这个骂名,也可能是被宋朝人给炒作起来,以粉饰自己的军事无能。
唐玄宗经历安史之乱时,也借了回纥的兵,条件是让回纥人在长安随意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