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之所以强盛了数百年,便是因为挛鞮氏在几百年间没有出现过昏君。
从雄才大略的冒顿开始,一直到英勇神武的伊稚斜,无不是有勇有谋的君主。
贤君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便是都能听进去好的建议,而不好的建议大多都可以摒弃。
赵信投靠匈奴献策之后,中行说依旧在鼓吹自己的战争理论,极力地鼓吹匈奴人应该不遗余力地攻打大汉。
渐渐地,伊稚斜也看清了中行说的嘴脸,在中行说的眼中,根本就没有匈奴人的利益。
匈奴人历次抢劫大汉,其实都是因为匈奴地遭了灾。不管是旱灾,还是雪灾,都可以造成牛羊大面积死亡,草场大面积收缩。
一旦到了这个时候,匈奴人就需要劫掠大汉为自己补给。当一个人快要饿死的时候,他根本就不在意如何获得食物。
打劫要死人,这是谁都知道的。但是打劫可能会死,不打劫也要死。冒死打劫,还能有一线生机。
于是,对匈奴这种偷袭式的打劫,大汉几乎没有一次可以成功防御的。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尤其是卫青迅速成长成为领兵大将之后,大汉不再是收缩防线防御作战,而是主动出击,捣毁匈奴人的聚居地。
大汉的一个郡,被掳掠几千人,粮食被抢一通,通常两年时间也就恢复了。
地里的粮食一年一熟,两年之后就会有余粮。
至于人口,汉武帝刘彻年年扫黑除恶,抓到的人全被发配到了边疆。诺大一个大汉国,几千人并不是什么问题。
而对于匈奴人来说,情况就大大地不同了。
整个匈奴人口,仅仅相当于大汉的一个郡,匈奴人即便是在最最强盛的时期,也只能勉强凑足三十万人的军队。
因此,每被卫青捣一次老窝,对匈奴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最最直观的,便是白羊王和楼烦王。白羊部落和楼烦部落,仅仅是被卫青大迂回抢劫了一次,直接导致部落溃散,白羊王和楼烦王失去了自己的部族和土地,流亡到了匈奴地,只能继续当自己有名无实的“大王”。
结合汉匈之间形势的种种变化,伊稚斜知道赵信的意见是正确的,于是在踩中行说的时候,更加地拔高了赵信的地位。
然而,如果说赵信的战略思想仅此而已的话,他还没有资格成为战略大师。
赵信真正的战略贡献,是经略西域。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只有三个人知道西域的重要性的话,那么必然有一个是赵信。
另外两个,分别是张骞和马括。
就连即将要征伐西域的汉武帝刘彻,此时此刻其实并不知道西域有多么的重要,以及会给大汉带来什么。
毕竟,张骞带回来的信息只是冷冰冰的文字和转述,刘彻甚至怀疑张骞对西域的描述中掺杂了水分。
赵信经略西域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殖民主义。
西域现在已经笼罩在匈奴人的铁蹄之下,匈奴人去西域也仅仅是抢劫而已。
甚至匈奴人觉得,抢劫西域还没有抢劫大汉来得爽快,于是西域在匈奴人眼中的地位并不十分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