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襄的时候,马括没少读书写字,一手书法不说有多么的好,至少在这个时代已经可以拿得出手了。
至少刘彻拿到奏折的时候,看着很受用。
刘彻坐在暖阁之中,拿着马括的奏折看了好几遍,依然盯着奏折。
不知是还要再看一遍,还是在思考着什么。
刘彻下首,坐着桑弘羊,卫青,东方朔等近臣,等着刘彻发话。
这些人组成了小班子,绕过了政府,决策起来效率更高。
刘彻的这个小班子,有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没有老旧勋贵。
朝堂上的官员们,很多都是老旧勋贵,他们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刘彻据理力争,而不顾政策是否真的对帝国有利。
在朝堂上,刘彻觉得处处掣肘,早就不想跟那帮老油条一起扯皮。
所以,刘彻专门成立了自己的内朝。
内朝之中,以大将军卫青的地位最为尊贵。
“诸位爱卿觉得马括的奏折如何?”已经亲政多年,刘彻的王霸之气早已展露无遗,说出的话不容置否。
卫青道:“臣以为,马括之计可行。只是野人的招募,要掌握分寸。”
刘彻道:“哦?卫青此话何讲?”
内朝之中,只有刘彻和卫青知道马括和罗杰夫穿越者的身份,刘彻最在意卫青的看法。
更何况,卫青是刘彻现在最为倚重的人,最希望看到卫青能和自己是一条心。
卫青道:“马括有些新鲜玩意,必然是真的。他记不真切,恐怕也是bā • jiǔ不离十的。他的封地不大,让他折腾折腾也无妨。只是野人虽不入户籍,却也是我大汉之人。聚集得多了,要谨防被有心人利用。”
显然,卫青坚定地站在刘彻一边。
刘彻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卫青的说法。
几十平方公里的封地,在后世普通人眼里,已经算是非常之大了。
然而在这些勋贵眼里,动不动坐拥一个县,上千平方公里的封地,还真没把马括几个人的封地放在眼里,折腾折腾当然无所谓了。
殊不知,在长安三辅,光是有名有姓的侯爷就有几千个,封地大的还真轮不到马括。
刘彻又问道:“桑弘羊,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