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项发明落地,大众普及教育很快就可以落实了。
相比于造纸术,调版印刷术就简单太多了。
找一块平整的木板,先在蜡纸上写上字样,再将蜡纸倒覆在木板上,加热之后墨迹就会到木板之上。
这时的字迹,是反着的,也就是镜像文字。
然后,再讲木板上面刷上墨,往纸上那么一盖,字就正过来印到了纸上。
当然了,实际制作起来,远比这个要复杂的多。
印刷术的简易,好就好在容易操作,一说就会。
熟练不熟练,只是影响最终效果的好坏,并不是印得出印不出的区别。
大块的雕版制作困难,可以先从小的雕版作起来。
一尺见方的木板,也就两巴掌大,上面刻上一百个字绰绰有余。
老子的《道德经》不过三千言,前后也就三十来页,拢共没有半两重。
这要是写成竹简,怕不是得有十斤重。
有了造纸作坊老师傅的高光表现,马括觉得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只要自己把印刷术的概念抛出来,劳动人民马上就能把这项技术发扬光大,甚至超出马括的想象。
嘴里吃着“豆腐面条”,马括觉得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吃完了“豆腐面条”,马括的封地来了客人。
皇上派的铁匠来了。
说是铁匠,其实不是打铁的,而是管官营铁匠的官员。
级别不高,权力却很大。
“路大人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马括客套地打着招呼。
路大人道:“阳城侯客气了,久闻阳城侯的封地许多新奇玩意,特来参观一番。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马括道:“路大人里面请。”
新房子没有建好,封地里面的主要居住地,依然是地窖。
一开始路大人还不高兴下地窖,等看到里面奢华的陈设之后,便欣然落座。
这些东西都是曹襄搬来的。
马括能吃得了苦,不代表曹襄也能吃得了苦。
给路大人斟了一碗茶,马括直接开门见山:“本侯对炼铁之术有一些看法,不知道路大人有兴趣没有?”
马括现在是彻底地相信,高手在民间了。
既然在这个时候,自己只要提供一个大概的思路,就有一群的能工巧匠将其充分拓展,那么自己又何必事事躬亲,从头开始闭门造车呢。
路大人道:“不瞒阳城侯,我就是为此事来的。”
马括道:“那咱们就长话短说。”
“不知路大人是否知道焦炭?”
路大人摇了摇头。
马括道:“是这样,造一个窑,将炭块堆放在里面。在外面烧煤烘烤,七天之后,熄火开窑,窑中的炭,便是焦炭。”
路大人不怀疑马括的话,这么大费周章,肯定能制造出一些新玩意,而是问道:“这焦炭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