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手摸了一下茶壶,用不着李贤开口,李荇就走了过来,捧起茶壶,蹑手蹑脚地去准备茶水。而李贤,则坐在自己的办公椅上,等着张文瓘开口。
许久之后,张文瓘才回过神来,太子殿下已经坐下了,不由得尴尬的笑笑,走到自己的案子后坐下,开口道:“太子殿下,今天咱们先来学一学朝堂的构成。”
“简单来说,朝堂就是由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一台九寺五监构成的。”
“三省您应该清楚,就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是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则是复核和审核政令,尚书省则是具体施行政令的部门。”
“六部,就是尚书省下辖的兵部、礼部、吏部、户部、工部、刑部,分别掌控兵员调动、祭祀礼仪、官员政绩考核升迁、国库财政和天下户籍、施工....”
....
虽然这些都是知道的,但是张文瓘讲起来,李贤还是认真的听,跟自己记忆中的对比一下。
讲完了朝堂的构成,李荇也把茶水送来了,张文瓘停下来,喝了一口茶,才问道:“殿下,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李贤摇了摇头说:“您讲的很仔细,孤听得很清楚了,您继续。”
又喝了一口茶,张文瓘皱了皱眉,这才从怀里拿出来一份奏折,展开来,让李荇送过来。
李贤接住奏折,打开看了一遍。
奏折是定州刺史上的,讲述定州去年遭遇了旱灾,本来地方开放府仓,能够勉强支撑一年,但是,今年的年景,眼看着还是不好,本该是春雨连绵的季节,谁知道还是一滴雨没下。因此,今年的饥荒,可以预见了,希望朝廷下令给恒州,暂且调动恒州的府粮,给定州解解燃眉之急。
放下奏折,李贤疑惑的看向张文瓘,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拿出这份奏折给自己看。
张文瓘拱拱手道:“殿下,这就是定州的奏折。您看看下面来自郝处俊的批注。”
李贤点点头,打开奏折接着看上面郝处俊的批注,正常来讲,这样一份可以称之为“坚强”的刺史,提出来的要求,应该答应才对。
可是,令他意外的是,郝处俊并没有答应,而是只允许恒州少出一部分救济粮,而真正救灾用的粮食,则从河东道调集。
放下奏折,李贤疑惑道:“张侍中,恒州调粮,应该是最快的方法,为何郝相却驳回了定州刺史的请求,反而从河东道调粮食?虽然能走水路的,但是其中的耗费....”
说到这里,李贤闭上了嘴,而是开始思索郝处俊这么批阅的原因。
这么浅显易懂的道理,郝处俊没理由不知道,而他偏偏没有批准奏折,说明肯定有别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呢?
见太子说着说着闭上了嘴,开始沉思,张文瓘不由地微微一笑。本来,他是想要趁机教授太子两个道理的,但是现在看来,其中一个殿下自己就领悟了。
不能把别人想得太简单啊!对郝处俊如此,对天后也应当是如此,就连陛下....也得小心提防着点。毕竟,当上太子不代表万事大吉,只需要等着继任就成了。几千年来,为了那个位置死掉的何止百万人?
虽不至于风声鹤唳,但是,遇到事情多想想,别把别人想得太傻,总没坏处。
另一边,李贤想了一会儿以后,就打开抽屉,从里面拿出来一张地图。
这是大唐疆域地图,说实话,这地图的准确度,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只看海岸线,就知道画图的就没真正实地考察,哪有一道弧线的海岸线?
大唐现在还没开始航海时代,若是开始了,海岸线将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哪里适合停泊,哪里适合进入内陆,都需要仔细的考察才行。
不过,眼下这能区分出地理位置和大唐各道的地图,也够用了。
幻想了一下雄鸡,再结合眼前的地图,李贤就想起来定州是哪儿了。
山东省境内的一个地方,距离省会石家庄,不算太远。
而定州和恒州的距离,可以说是非常接近了,二者一南一北,中间却没有巨大的山脉。
虽然对地理方面没什么特别大的研究,但是山脉会影响气候,他还是知道的。
为什么美国多极端气候,而中国相比之下却堪称平安?原因就是一个是纵向山脉一个是横向山脉。
既然两个州之间没有巨大的山脉,能影响气候,那么,定州发生的事情,恒州一定也跑不了。估计,跟定州一样,恒州也不咋样,只是不到需要上报求援的程度而已。如果两地气候差不多,那么,用不了太长时间,恒州也会上表求援的。
虽然想清楚了,但李贤还是对张文瓘拱手道:“孤实在不知,还请您解惑。”
张文瓘微微一笑道:“殿下有所不知啊,咱们大唐,但凡是灾害,一般情况下,都是东西排列的州府一起受灾,恒州和定州虽然是南北排列,但是二者之间却没有大山,所以恒州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老臣挑选出这个奏折,就是要告诉殿下,不要只看表面的文章,还需要考虑到更深层次。尤其是,对于这种地方的奏折,您想要做到运筹帷幄,怎么也得熟悉地方的详情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