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逆袭从上元开始> 第一百五十四章 府兵制的问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四章 府兵制的问题(2 / 2)

郝处俊笑道:“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今年拨给安西都护府轮换的兵力,需要增加一下。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地方上这两年轮换的兵力突然变少了,值守安西都护府的兵力,需要提防突厥人,所以,需要保持戒备,也要保持强盛期的兵力。”

崔煜接着说道:“殿下有所不知,安西都护府常备的兵力,都是自陇右和关内道调去的兵力。当地虽然有仆从军,但是,他们都是前朝和今朝攻占土地的遗民,不值得信任。所以,当地来自我们大唐本土的军队,需要掌握绝对的优势才行。”

“而我大唐的府兵,值守安西都护府的时间,历来是一年一个小换,五年一次大轮换。这样一来,能够保证安西都护府的兵力,能一直维持战力,也能让轮换完毕的府兵,回家好好休息一下。今年,正好到了大轮换的时候,谁知道,安西都护,竟然只要求轮换三千多人,拒绝了大轮换。”

“而他用的理由也很可笑,什么叫那些士卒,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不需要过多的轮换?”

说完,崔煜还哼了一声,似乎不哼一声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愤怒。

捏捏眉头,李贤现在终于知道恒罗斯之战,为啥唐军输了。虽然有葛逻禄部众突然反叛的原因,但是,说到底唐军的素质,还是有些问题的。

这倒不是说唐军的战斗力不行,而是内地的军队来到陌生的地方,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适应。水土不服还没有克服,怎么可能保持所谓的“巅峰战力”?

虽然这么说,有点故意开脱的意思,但是,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个导致战争失败的因素。

正常而言,地方的常备兵力是不应该频繁轮换的。当一批军人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环境以后,应该执役到退役才对。

但是....

显然,这个想法,并不适合大唐的环境。大唐施行府兵制,而府兵制则是寓兵于农,府兵平时务农,农闲的时候,才会参与训练。而需要开战的时候,地方折冲府才会召集府兵,参与战斗。

所以,也就不存在府兵常驻某一地、长期执役这样的说法了。

安西都护府的情况,可以说是府兵制度的弊端之一。

安西都护是有理的,作为将军,他选择了维持战力的最佳选项。

崔煜也是有理的,因为,按照规章制度,事情就应该这么办。

说到底,导致两个人出现意见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府兵制。

唐朝府兵制的各种弊端,在现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而到了武后时期,府兵制的问题,日益严重,甚至已经出现了“当府兵耻辱”这样的社会风气。

可问题是,现在就整改府兵制,上到皇帝,下到普通百姓,都不敢。

自大唐建立以来就施行的制度,谁敢轻易就触动?

“太子殿下既然沉思,可是想到了良策?”

郝处俊的声音,让李贤从沉思中脱身而出。

看向几个老家伙似笑非笑的样子,李贤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刚刚孤不过是设身处地的为崔尚书发愁而已,如何能有良策?不过,就孤看来,安西都护的要求应当驳回,若是士卒在安西执役的时间太长,尤其是因为朝廷的原因,羁留他们在那里受罪,一旦他们对朝廷产生怨言,可就不妥了啊。”

见太子这么说,崔煜顿时大喜:“太子殿下所言,正是微臣担忧的。跟军心比起来,其它的都是细枝末节了。”

崔煜的话才说完,丹凤门就打开了。

几人赶紧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下去,进入皇宫。

例行朝会,气氛就没有大朝会那么压抑了。但是圣人亲自上朝,还是让几人欣喜若狂。

今天的圣人,看起来精气神很不错啊!

说起来,有这么一个身体不好的圣人,他们也很无奈。尤其是当今天后如此强势,更是让他们担忧。

不过....

看了一眼最前面的太子,在朝的几人,又安下心来。

刚刚丹凤门前,跟太子聊起了他最不熟悉的军略,谁知道太子思考一番以后,一言就切中了要害。虽然这段时间太子也曾学习兵部的事情,但是,能够有这般的效果,还是让他们欣喜若狂的。

尤其是崔煜,甚至思考着要不要跟圣人说说,专门派遣他这个兵部尚书,去给太子上课了。如果太子能够提前了解大唐兵制的各种问题,像今天这样的事情,将来能少费很多口舌。

李贤和众人行礼以后,御座之上的李治才开口道:“都坐吧,今日有何事启奏?”

刘仁轨站了出来,从怀中取出一份文书,递给姜暠送到了皇帝的案头。

他是尚书仆射,是崔煜的顶头上司,所以这份文书,由他上交比较好。

毕竟,六部是具体施行的部门,尚书省封驳文书本来就不妥了,换了六部,就更不妥了。这样不合规矩做事,很容易引起皇帝的不满,这也就是刘仁轨,换了崔煜,能不能顶住皇帝的不满都是问题。

看了一遍文书,李治只能捂额叹息道:“朕已经猜到刘卿家会封驳这份文书了,卿家不知,这种自减战力的事情,朝中武将和地方将军,已经不止一次的跟朕抱怨了。朕作为皇帝,也是两难啊。”

刘仁轨拱手道:“陛下,刚刚臣等在丹凤门外谈及此事,就连太子殿下,也一眼看出此举对军心不利,您如何看不出?或许,这一次我等可以延长当地守军执役的时间,下一次呢?若是募兵募不到怎么办?若是在册府兵都争相退出,怎么办?”

见刘仁轨提起了自己,李贤赶紧低下头。

混蛋,你说事情就说事情,加上老子干什么?这不是拿老子挤兑皇帝吗?

李治闻言看了一眼李贤,见太子垂头不语,就明白刘仁轨的心思了。

说起来,这样的说法,这样的心思,已经算是大不敬了。

但是,在这件事上,他还真没法跟刘仁轨生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