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朔下了这么一个结论。在文官前首,欧阳朔见到了那位臭名昭著的礼部尚书钱谦益,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此人不死,欧阳朔枉来一趟了。
接下来,欧阳朔跟弘光帝之间的奏对,看似波澜不惊,实则让一众大臣听了心潮起伏,面面相觑。
欧阳朔承认弘光帝的正统,也愿意维护以及捍卫这个正统,使麾下二十万异人军团,成为弘光帝对抗江北四镇的最大筹码。
这便是欧阳朔的高明之处了。
南明政权更迭频繁,互相倾轧,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权威,统摄四方,这才给了其他宵小之辈可供发挥的空间。
倘若欧阳朔一上来,就照搬安史之乱或者崖山之战的做法,或行废立之事,或将弘光帝晾在一边,另起炉灶,只会加剧内部倾轧,于事无补。
有句古话说的好,“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欧阳朔只有先稳住弘光帝,将其捧的高高的,才能实现自身的战略意图。他这么做还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弘光帝虽无甚雄才武略,总算不是一个蠢人。
果然,收到欧阳朔的“效忠”,弘光帝龙颜大悦,立即投桃报李,直接敕封欧阳朔为南明摄政王,掌管百官。
凤囚凰见了,只有叹服。
…………
觐见之后,朝廷敕封欧阳朔为摄政王的消息就传遍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