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我能听到中药心声> 第六十八章 中医八法(1/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八章 中医八法(1/3)(2 / 3)

“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

陆轩接话道,两人相视一眼,随即心有灵犀一般笑了起来。

说话间,下一位患者已经走了进来。

两人随即收敛起脸上的笑容,一脸认真地看向对方。

陆轩看向走进来的男子,伸手示意道:“坐下说吧。”

男子点点头,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将手里的东西往桌子上一放:“陆医生,我在年初的时候做过胃部分切除手术,术后胃脘一直都有疼痛,特别是深呼吸和走路的时候,最是严重,想问问您,这种情况吃中药可以吗?”

“可以。”陆轩点点头。

男子脸上一喜。

“我先给你把把脉。”

“好好,麻烦陆医生了。”

男子迅速地将手腕放在了脉枕上面。

陆轩伸出三根手指,搭在了对方的寸关尺上,静静地感受着,脉沉微数。

过了一会,陆轩才将手抽了回来,而男子则是紧张地问了句:“陆医生,我这是什么情况?”

陆轩笑着安慰了一句,随后让季修文和苏可楠都把了把脉,说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之后,这才一脸认真地道:“肠胃为多气多血之海,手术后疼痛,属虚者多、实者少。

你的情况就是虚性疼痛,治疗上需要用补法,补其气血亏虚。”

陆轩这话,即是说给患者听的,也是说给季修文和苏可楠两人的。

因此,当陆轩提到这些的时候,两人都是下意识的记录起来,来不及记录的地方,就用关键词代替,将不懂的地方标注好,想着有空再向陆轩请教。

而陆轩说到这里,则是笑看向两人:“中医八法你们应该都记得吧?”

两人几乎是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中医八法,这是基础中的基础,哪怕再怎么学渣,这些东西都是会记下的。

所谓的中医八法,便是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治法,首次记载于《伤寒》一书。

中医八法是前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通过八纲辨证,概括出的对多种病证的治疗,制订出来的基本法则。

一般说来,病邪在表用汗法;病邪在里,在上属实用吐法;在里、在中属实用下法;病邪半表半里,气机不调用和法;病的性质属寒用温法;病的性质属热用清法;积聚、积滞属实用消法;正气虚弱,机能不足的虚证用补法。

而这八法,早在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其实已介绍了八法的内容。

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中又有言及:“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清温补八法尽之。”

可以说,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对八法作了更系统的论述,并以此概括出治法的内容,实际已概括了中医治法的重点所在。

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现代中医学已经在八法的基础上发展为16种以上的治法。除八法外,其中还包括祛风法、祛湿法、理气法、理血法、祛痰法、开窍法、安神法、固涩法等治法。

此刻男子胃手术后胃痛,陆轩提到的便是八法之一的补法。

补法,又称补养、补益,是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

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补法也分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区别,根据病情缓急和虚弱程度,又分为峻补与缓补。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提及:“虚者补之”、“损者益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人体的气血阴阳互相依存,各种补法也往往配合使用。

例如“血脱益气”,补血药中可加用补气药。又如益肾阳为主,辅以益肾阴,使阴阳协调。对于实邪未清的病症又不宜用补法,以免因用滋补而使病邪滞留不去。如果病邪未清,正气已虚,可在祛邪药中加入补益药,这便是所谓的“扶正祛邪”。

见两人都记得八法,陆轩也就没再多言,而是继续说道:“补其气血亏虚的话,当选黄连阿胶汤和养胃汤合方,黄连阿胶汤,治伤寒少阴病、心烦不得卧,以及温病真阴欲竭、壮火炽盛者。

以苦寒的芩、连清气血之热,以甘温的阿胶滋补血液,以甘寒的鸡子黄润泽胃液,以酸敛的白芍交通阴阳……”

“为什么需要这么用药?”季修文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他接触患者很少,再加上今天又刚来,经验不足,一时间多少有些不太明白陆轩为何要这么用药,如此用药的药理在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