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就一直这样?有尝试过调解吗?”姜陵问道。
“有的。不过效果不佳。在我和黄姐面前也多是面和心不和的,后面我和黄姐都觉得维持面和没有什么意义也就没有强行弥合了,所以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小田答道。
姜陵总觉得不应该因为一匹布分裂成了两个团体。小田并不关心女工们私下的官司,只要不影响织布,她一半都是不管事儿的。所以姜陵打算换个人问,比如黄一平,或许会有新的线索。
“一平不在厂里吗?”纺织厂不大,姜陵走了一圈并没有看到黄一平。
“黄姐在研究珍……珍、珍,另一种纺织机,黄姐说另一种纺织机也有可以借鉴的地方的,或许可以把两种纺织机结合起来就能进一步地提高效率和质量。”小田总是记不住洋人发明的东西全名叫什么。
技术革新是好事,灵感是转瞬即逝的,姜陵也不便打扰。
于是姜陵带着小瓶先离开了纺织厂,她决定先把《织女》这篇稿子投给《杂说》。写小说,成为影响大燕的文豪才是她的主业。
经营《杂说》的是一家小报社,编辑加上主编严华一共才三个。所以姜陵和小瓶去的时候,主编严华是亲自迎接的,他认出了姜陵,鄞县近期最炙手可热的作者幼麟。
严华的眼睛很快捕捉到了关键物品,即小瓶手里捧着的稿子。他不知道为什么幼麟会放弃老东家而选择《杂说》,但他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姜小姐,您好。您是来投稿的吧,这边坐。”严华走前面把姜陵领到他座位的对面,很有眼色的两个编辑早早地搬了两个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