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74章 壮哉于谦!大明边境北推万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4章 壮哉于谦!大明边境北推万里!(3 / 4)

“移到汗山去!把成吉思汗的帝陵给朕占了!”

“哈哈哈!”

朱祁钰激动。

朝臣也在激动。

四十年来,第一次大胜仗啊。

名垂青史的大胜仗。

十四万鞑靼精兵啊,于谦手上才多少人?十余万人。

以少胜多,打得漂亮!

“陛下,于太保之功,乃景泰朝第一!”胡濙沾了沾眼泪,他的儿子胡豅,在这一仗中崭露头角,他也与有荣焉。

“是,景泰朝第一!”

“他就是朕的中山王(徐达)!”

“老太傅,您亲自拟定重赏名单,一个都不要漏下,都是大明的有功之臣。”

“死去的也一定要重重恩赏。”

“是为朝堂死的,朕不能让他们寒心。”

“战殁者,允其一子荫官,从小旗开始。”

“活着的,统统升官。”

“老太傅您亲自拟定,阁部商量,然后递交到朕这里来。”

朱祁钰喜气洋洋。

奏章最后,于谦请罪,他擅自做主用缴获封赏。

“告诉于谦!”

“他出京时,朕就允他权宜之权!”

“他做的事,就是朕授权给他的,无须请罪,他也没罪!”

“那些缴获不必入官库,统统发下去,记录在案,减少解运的损耗。”

“不够的从解运中赏赐,一定不能薄待了功臣!”

“把这句话写进圣旨里,包括所有赏赐,必须写进圣旨里,让有功之臣看到,朕在中枢看着他们呢!”

“再告诉于谦,去了辽东好好打。”

“不必担心功高盖主。”

“朕准备好了王爵,在京中等他!给他庆功!”

封王!

他想让于谦变成勋臣魁首!

但是,一旦于谦封王,就不能出京征战了,他永远只能坐镇京中了。

再说了,于谦的功劳,还不够封王,追赠封王是够了的,想活着时候封王,还得再打几场这样漂亮的胜仗才行。

朱祁钰之所以这么说,是振奋人心。

他决定大力扶持军功集团,就要给人足够的甜头。

“陛下,于太保乃文臣,如何能封王?”胡濙立刻跪下。

于谦是文臣的顶梁柱。

绝不能被勋臣拉去。

皇帝的心思,他猜出几分,想用军功集团制衡文官集团,形成洪武朝的文武分治。

但陛下您就没想想,一旦封出去大批勋爵,以您的能力,能镇住这些人吗?

太祖何许人也?

手下文臣武将,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他想杀谁便杀谁。

太宗又有多厉害?

他手下的武将,打仗水平可能都不如太宗皇帝爷儿仨。

您是以功封的,等军功集团做大,您是镇不住的。

等到时候,您还得想办法shā • rén。

可您杀武将,和杀文臣,可就不一样了。

最重要的是,文官不希望再出现武勋集团。

没看现在,能打仗的都是文官嘛。

胡豅、于康是要走科举的。

武勋衰落已成定局。

军功封爵的时代过去了,决不允许重现。

“哈哈哈,就算朕封他为王,他愿意吗?”

朱祁钰大笑:“朕封于谦王爵,于谦会自杀在大宁,哈哈哈!”

朝臣忍俊不禁。

奉天殿内雀跃无比。

“朕打算晋于康怀安侯,胡豅和顾荣、牛珍、塔尔古金封伯,诸卿意下如何?”朱祁钰问。

“陛下,于康虽有战功,但在战场上犯了罪,差点导致我军崩盘,老臣以为不赏不罚。”

王竑道:“胡豅怕是有科举之心,封爵并不适宜。”

“而牛珍、顾荣虽有战功,但仅凭一功便封爵,并不符合祖制。”

任谁都能看出来,皇帝迫切扶植军功集团。

“就是说,不封不赏喽?”朱祁钰眉毛拧起。

“陛下,胡豅要走科举的,封了爵位,就走不了科举了。”胡濙坚决反对给胡豅封爵。

他家是文官人家,绝不去当恶臭的勋爵。

“好,胡豅暂且不封。”

“于康虽然有过错,但于谦已经罚过了,他确实有大功。”

“先晋封怀安侯,但不赐世券。”

“塔尔、牛珍、顾荣皆封伯爵。”

“但都不赐世券。”

“世券可以再凭大功来挣。”

“塔尔古金赐名郑古塔,封乐安伯;顾荣封昌邑伯;牛珍封安丘伯。”

朱祁钰盖棺论定。

这伯爵封定了。

这一仗打得这么漂亮,怎么可能不赐下几个爵位?

千金买马骨。

论此战,灵魂是于谦,其他人只是借了于谦的光罢了,朕让他们单独领军,可都不是一军主将。

但朱祁钰硬给他们封爵,是告诉军中诸将,只要你们有战功,朕就给你们天大赏赐。

“臣等遵旨!”

胡濙叹息,皇帝太急了。

这一侯三伯,都不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

下朝后,朱祁钰精神抖擞。

他把阁部重臣留下。

“陛下,现在不是往北推疆域的时候。”耿九畴苦笑。

皇帝盯着地图看个没完,还在蹲在地图前画线。

心思昭然若揭。

“怎么讲?”朱祁钰不抬头。

“陛下,边境推这么远,粮食如何解决?”耿九畴问。

“先坚持几年,过几年御米等普及了,便不必担心粮食问题了。”朱祁钰回道。

“等那时,咱们战线往北推也不迟啊。”

朱祁钰抬起头:“鞑靼十四万精兵啊,全都崩了!”

“于谦煞费苦心,战损十余万,难道就到此结束了?”

“不行,朕不甘心!”

“朕要土地!”

“让漠北人无处放牧!”

朱祁钰愤愤不平,坐在地图上:“朕就要往北推!把鞑靼人赶去西边!”

他像个生气的孩子。

没错。

于谦确实打崩了鞑靼。

但是,草原上的财富,只会白白便宜瓦剌、兀良哈、女真部等等,唯独大明吃不到。

可大明才是这一战的功臣。

却连战利品都收割不到。

朱祁钰心里憋屈。

胡濙苦笑:“中原王朝向来如此,咱们没法在漠北立足。”

“大唐如何立足的?”朱祁钰义愤难平。

冯孝叮嘱他地上凉,朱祁钰才站起来。

“回陛下,盛唐用胡人控制漠北,自然疆域辽阔。”

“但正因为大唐由盛转衰,胡人不听中原王朝将令,才有了安史之乱。”

胡濙苦笑道:“我大明虽然疆域远不如盛唐。”

“但两京十三省,皆是我大明直属之地,我朝堂政令畅通无阻。”

“这才是汉人的核心。”

朱祁钰愤恨。

于谦打了这么漂亮的一仗,战果却便宜异族。

这仗打得真他娘的憋屈。

“如何才能在漠北立足?”朱祁钰咬着牙问。

“粮食,只要有充足的粮食,漠北就是咱们的家园。”

胡濙认真道:“天下地盘皆是如此,只要能生产粮食,都可成为我大明领土。”

“那御米……”

朱祁钰话没说完,就被胡濙打断:“陛下,御米刚刚栽种,还不知道成果如何。”

“就算真如您所说,推广起码需要两三年。”

“真的普及需要十年以上。”

“咱们扎根漠北,每年巨大的消耗,比打一仗还要头疼。”

朱祁钰不听他啰嗦,气恼地看向群臣:“薛希琏,你怎么看?”

“老臣赞同老太傅所言,漠北好打不好守,又一片平原,就算构建城池,也无法阻挡骑兵冲锋。”

薛希琏实话实说。

叶盛、王复等人都说不能推边境。

“他娘的!”

朱祁钰气坏了:“那咱们就将胜果拱手让人?”

“朕实在不甘心!”

“凭什么啊,咱们死了这么多人,打赢了天大的胜仗,彪炳史册的战功。”

“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朕觉得太憋屈了!”

群臣躬身。

这是没办法的事,太宗皇帝打崩了兀良哈,这才给了瓦剌、鞑靼崛起的空间。

自古中原王朝皆是如此。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又如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