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东厂就有自己的小金库,可以发展眼线,从容办事。
亦失哈在徐景昌这里,满载而归,大喜过望。
现在的他,人也有了,钱也有了,要是不干点大事情,简直对不起陛下洪恩,定国公的栽培!
这帮畜生,也真是大胆包天,今天敢刺杀定国公,明天还不定干什么呢?
查!
东厂,还有原本的锦衣卫,也都行动起来。
别忘了,徐景昌也是锦衣卫大都督,自家大老板受到了威胁,下面人不干出点动静,也实在是愧对信任。
就在厂卫一起努力之下,很快锁定了一群人。
他们是进京赶考的读书人,永乐二年是大比之年,朱棣又宣布要开恩科,很有可能,一年之内,两次考试。
双倍机遇,试问谁能拒绝?
因此各省举子,纷纷进京。
这里面就有人生活困窘,路费艰难,因此偷摸写稿子赚钱……尼山鸿儒会的故事,就是这帮人出了大力气,用心补全的。
其中几个高手,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实现了二创超越原著的伟大成就。
他们已经将两千年的历史,都囊括到了尼山鸿儒会的体系中。
一句话,没有尼山鸿儒会的历史,就是不完整的历史。
当然了,有人愿意为了恰烂钱什么都写,也有人愤愤不平。
比如从浦江来的举子郑秀。
不久前,他在激烈程度仅次于江西的浙江乡试当中,考中了第五名,成绩相当了得。
这还不打紧儿,郑秀长得很秀气。
他身量虽然不高,但是面白如玉,五官精致,穿上了裙子,都能当女装大佬。
要知道长相在科举当中,尤其是殿试,很占便宜的。
就比如排名第三的探花,就要求有一副过人的长相,不能说帅的惊天动地,初具人形的肯定不成。
科举是朝廷的抡才大典,选出来的人才也是国家体面,长得不好看,说句不好听的,都影响国家形象。
像徐景昌那种,高高瘦瘦的,就很占便宜。
当然了,以他现在的名声,别说殿试了,就连秀才都考不上。
除了徐景昌这个类型,郑秀这种就属于第二档次,也是有相当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