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能提出有用建议的,都排名靠前,越是有操作性,就越是得到朱棣赏识……
只不过阅卷到了最后,有两份卷子,让人难以抉择。
其中一份,就是曾棨的。
朱棣拿在手里,坦白讲,第一印象,他也想给个状元。
真的,无可挑剔!
但是一看内容,又让他摇头。
“老生常谈,都是老生常谈!一个新科进士,却是如此暮气沉沉,莫非说一路科举下来,把锐气都消磨光了不成?”
“这样的人,朕……”
朱棣很想黜落,但是捏着这张卷子,就是舍不得扔了。
徐景昌深吸口气,“陛下,以此人的文采,进入翰林院绰绰有余,他在会试当中,也排名靠前,是今科的佼佼者。所提建议,虽然老生常谈,但到底也有可取之处。”
有徐景昌的话,朱棣想了想,也就放下来了。
只是接下来的一份考卷,让所有人都犯了难。
这人关于理财的建议,看文章的前半段,颇有儒家的风范。
他讲天下财有定数,朝廷多拿,百姓就少得……初看这种开头,所有人都以为他要劝天子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又是儒家的那老一套。
但是接下来他说了一句,中国多得,则蛮夷多伤!
这一句话,堪称奇峰迭起,骤然带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原来他讲天下的财富有定数,这个天下是包括大明和蛮夷的,不单纯是中原。
博弈的双方也不是朝廷和百姓,而是中外!
所以他的主张是要多往外卖东西,尤其是昂贵的东西,而少买外国的东西,尤其是那些值钱的宝贝……要把国家的精力放在囤积金银上面。
这套思路正是重商主义的主张。
再看卷子署名,也不是外人;徐钦!
朱棣眼前一亮,这小子有点东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