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我的姑父叫朱棣> 第三百三十一章 朱氏的雄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三十一章 朱氏的雄心(2 / 3)

徐景昌的这番解释,让朱棣和徐皇后都沉默了……把皇子分封出去,这是挺好的事情,即便大明朝亡国了,还有人能延续朱家血脉。

可问题是如果背弃了祖宗,他们还算是朱家血脉吗?

更可怕的是背弃了祖宗的朱家人,反过头来打大明朝的朱家人……这岂不是更大的悲剧?

徐皇后苦兮兮的,看着朱棣,“陛下,要不还是别费这个力气的。”

朱棣眉头深锁,咱永乐皇帝没有别的,就是一生要强。

“徐景昌,伱给咱仔细分析下,说说到底该怎么办?”

徐景昌收敛了笑容,正色道:“陛下,向外发展的最上等,是能建立起稳固统治,并且改变各国风貌,让他们归附华夏,沐浴王化。久而久之,成为中原的一部分,夏商周三代,秦始皇开凿灵渠,经略岭南。汉朝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这些都是最上等的例子。”

“次一等,就犹如朝鲜、安南等地,虽然没有并入大明,但他们依旧以说汉话,写汉字为荣,并且以小中华自居。”

“再次一等,就是不少蛮夷之国,他们虽然不通教化,但是仰慕大明风物,不远万里,前来通商贸易,采购商货,为大明朝送来金银钱财。”

“最后一等,就是那些既不沐浴王化,又不和大明真正往来的化外蛮夷了。”

徐景昌道:“陛下,臣粗略总结,要往外面分封……其一,是要掌控住地方,这是一切的前提。其次,要把文明传播过去,要能改变人口的构成,要能让当地人真心归附,久而久之,和大明没有差别……这是最上等的结果。”

“其次,要控制住地方,但也向当地的风俗妥协,因地制宜……但是,依旧要保住华夏的核心,拥有相当数量亲近大明的势力,在关键的事项上面,能够配合大明。”

“往下说,就是虽然掌控了地方,但是华夏教化没有立住,面对当地势力的不断反扑,最终惨淡收场。”

“其余情况,诸如干脆没有建立统治的,或者虽然建立统治,但是很快胡化,反过来危害大明……”徐景昌道:“陛下要想做这件事,就必须把一切的问题考虑妥当,千万不能一厢情愿,一味想到好的方面。”

朱棣认真点头,“这个自然,朕知道,朱家子孙未必就没有混账……但咱们总要往前走这一步,不可故步自封,你说是不是?”

徐景昌颇为振奋,朱棣的野心总是让人感到满意。

有一个如此坚毅的天子,属实是干事之人的福气。

虽然徐景昌不是什么干吏,但是朱棣这么想,他规划起来也方便。

“启奏陛下,既然充分考虑了这些情况,要让臣说,第一件事,必定是加强和各方联系,能够掌控诸国,让这些国家接受大明保护。然后由大明派遣宗室子弟,成为国主。”

朱棣点头,“对,你说的没错。”

徐景昌道:“既然如此,臣这里正好有个提议,就是要求相应的藩国,接受用大明宝钞结算商货……并且准许大明在通商口岸设立银行,方便交易。”

“让藩国接受大明宝钞?”

朱棣顿了顿,“这能行吗?”

徐景昌笑道:“总比直接用兵简单吧?臣给这个方案取名叫做华夏结算同盟。这事情一旦推开,对于大明和各地的商贸往来,都会是极大的助力。钱货通畅,就方便教化。用一样的钱,读一样的书,想一样的事情,久而久之,自然成为一家人。”

朱棣沉吟之后,笑道:“人家秦始皇是车同轨,书同文。你这是先统一钱财啊!”

徐景昌含笑道:“臣就是个过日子的人,自然很在乎这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