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人瞩目中,他步伐稳重,嘴角噙着笑意,接过工程师递过来的话筒。
「咱们都是老夫老妻了,大家也知道我一向都不喜欢高谈阔论,也不喜欢在什么关键时刻讲两句,今天还特意拿一支话筒过来,郑工你可是学坏了。」
被调侃的那位郑姓工程师,在听到顾青这句话的时候,只是笑,但不说话。
看着周围这些工程师和科学家兴奋的表情,还有今天搞的仪式,顾青最终还是打算简短的说两句。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型风洞也只有极少数郭嘉才能建造,甚至可模拟20马赫高超音速的风洞,也就只有寥寥几个。
咱们都知道大型风洞主要由供风系统、驱动系统、测量系统和建筑结构系统组成。其中
,供风系统提供稳定的空气流,驱动系统产生动力以维持空气流速,测量系统记录实验数据,建筑结构系统则提供实验所需的设施和环境。
但是要能够综合运用流体力学、机械设计、电子控制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同时,还要有足够精确的传感器,以及精密的计算公式和设计,才能确保风洞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和精确。
好不容易设计出来了,我们还被困在设备和材料上。
要产生足够高强度的气流,就需要使用最顶级的大型供风设备和驱动设备。此外,为了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风洞还需要使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和技术,而这些东西,往往都是由各个郭嘉地区的科研机构和科技公司分开研发攻克。
在全球一体化的蓝星村时代,这样做可以避免增加资源浪费。但是在如今这个经济已经有些割裂的特殊时期,产业设备和技术太过分开,也就意味着组装难度变大。
为了dú • lì自主,咱们项目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几乎是使用了一切办法,来研发设备、联合各方面可以联合的机构、单位,设计了风洞建筑、进行了人员培训。
低速风洞产生的风力基本靠吹,用一台功率大点的电风扇,通过Laval喷管将亚音速气流转换成超音速气流,基本就可以达到超过音速的标准。
但这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是要登陆月球,甚至移居火星的科研团队!只有超高音速风洞,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为了获得更强的风力,我身后这座风洞既有压力系统,还有爆炸控制系统,而第二座以电弧产生冲击波为动力,安装有超大电容的设备,靠电流产生冲击力的风洞也正在修建当中。
说实话,每次看到这种为科技研发而建造的建筑,我都会由衷感慨科技的魅力。
公司给大家的只是钱和资源,甚至都没有给大家一个可以被媒体大书特书的理由。
我现在还记得当初对郑工说想搞风洞的时候,我们九州科技其实并没有太多钱,但是没办法,不得不搞。
航空航天项目需要它,每次我们去找大夏那些单位借用风洞的时候,不仅花钱多,还要排队等安排,而且很多技术实验都不能重复多来几次。
我这人就是受不了这种限制,所以就想到了搞自研。
但是没想到,从低速风洞,到高压风洞,再到现在的超音速风洞,一个庞大的风洞建筑群居然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