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时那些人有多能搞事儿,之后就有多消停,兴许也是认清了现实,知道胳膊拗不过大腿,也渐渐接受了现实。
康熙明白大局为重的道理,对那些依旧不肯出仕的大儒没有苛责,对前来应试的文人更是宽厚,注意着不去伤害他们脆弱敏感的内心,收拾出来一片地方全让他们修明史去了。
一饮一啄皆有定数,让他们自己看看明朝末年天下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再看看现在百姓过的日子,但凡有点良知就该知道,就算抢江山,他们满人也是凭本事抢过来的。
皇帝陛下选择性的遗忘汉人中出了个打开山海关放他们入关让游戏难度直线下降的叛徒,只琢磨着如何才能让小报发挥更大的用处。
他很清楚那东西有多大用处,文人的笔杆子shā • rén不见血,既能伤敌人,也能伤自己,太子年幼,只能想到用那东西来达成修路的目的,殊不知将小报的用处发挥到极致,国家根基都可能受到动摇。
“此事交给明珠来办,若真的办成,预备军也不仅限于八旗子弟,只要身体合格都能编入花名册。”康熙喝了口水,继续说道,“小报上只有故事太不上台面,正好容若在家养病,让他帮明珠一起办小报,免得在家里越闲越病。”
太子眼睛一亮,“汗阿玛英明。”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汗阿玛只听到办报纸就能想到利用名人效应打开市场,不愧是他的汗阿玛,他刚才怎么没想起来还能用这招呢?
介绍玻璃水泥等东西可以交给工匠,由工匠口述,再让别人润色,还有草原的风景、科尔沁各地的美食,这些交给蒙古来的王孙,实在不行,他就冒着牺牲自己的危险去慈宁宫的玛嬷和乌库玛嬷那里找素材。
他们大吃货国的百姓,不管什么民族,都逃不开对美食的热爱,爱美食就像搞基建一样,那是祖祖辈辈薪火相传刻进骨子里的本能。
只要美食传记写的好,绝对能吸引不少人去草原。
老的官道从京城到科尔沁要走二十多天,还是在中途没有休息,忍着马车颠簸的情况下,可是水泥路不一样,不光更快,还能更舒服,丝毫没有以前坐马车坐的想吐的烦恼。
这时候再写几篇京城水泥路带来的好处balabala,事情就搞定了啊!
纳兰容若的词乃是当朝一绝,让许多没他有才的文人酸的不行,没法从他的诗词上挑毛病,就暗戳戳嫌弃他满人的身份,说什么此等才气放在汉人身上才合理,殊不知这话只能显得他们更输不起。
人家纳兰成德就是有才,人家不光有才,他爹还是当朝大学士纳兰明珠,拼爹拼才华都不输,酸鸡们也就只能在阴暗处跳脚了。
满人以纳兰容若的词为豪,汉人中跳脚的酸鸡不多,大部分还是折服于他才气的正派文人,到时候传出小报上有纳兰容若的新词,他们的小报就是下一届洛阳纸贵的代名词。
太子爷兴奋的差点蹦起来,兴奋完忽然想起来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汗阿玛刚才说纳兰容若在家养病,这病养的好吗?
他仿佛记得,那人最出名的除了他的词就是他的英年早逝,如今已经康熙二十五年,他怎么感觉上辈子那人已经没了呢?
是他和老四重生的蝴蝶翅膀所致,还是此纳兰已经不是彼纳兰?
明珠老狐狸那么精明,应该不会连自己儿子都认不出来吧?
太子被自己的想象吓的打了个激灵,打定主意待会儿问问五叔纳兰成德到底是什么情况,最好能让老大去明珠府上看看,成德之前当值的时候经常带他出宫玩,他应该也能看出来那人的身体是不是被别的孤魂野鬼给占了。
康熙以为他把太子想出来的主意交给别人去做,太子应该会有小意见,现在看他非但没有意见还很是赞成,在心里感叹了几句“不愧是他亲手带出来的继承人”,然后摆摆手让他们下去,顺便让人传明珠来御书房。
容若经常在渌水亭和汉族文人小聚,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等人都是名气极大的当朝大家,如果能让那些人在小报上题些心得,必然比只刊登容若的词传的更广。
福全接到传召后便匆忙赶来,进到御书房后还没来得及行礼就被康熙扶了起来,“二哥,保成出息了!”
常宁:……
得,在说正事儿之前,还得先听他三哥吹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