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城,知府衙门、巡检司,此时都已经准备好,确定万无一失,只等着明天上午迎接王驾在驿站下榻了。
按照先帝时期的成例,上面皇族的人或者是有封号者,到地方都是由本地的一些豪族家负责接待,尤其是有大庄园的人家,是接待上面来人的首选。
但是现今的摄政王,和以往的皇族不一样,上面早就传来公文,第一条便是不扰民,第二条就是要住驿站。
因此早在接到公文的第一天,宁州知府李守成就征集工匠,将城内的驿站好好地修缮了一番。
今天下午李守成带着宁州的文武官员进行了最后一次的查看,换下几张可能会引起误解的古画,又再一次地核查驿站内守卫人员的名单,这才准备离开。
回府衙的路上,李守成突然在一个转角看到了个茶寮,招了人来问:“那儿一直有个茶寮子?”
他不经常来驿站这边,虽然这一个多月经常来,也是匆匆来匆匆回,基本上还都坐着轿子,根本没有注意过外面的景色。
随从看了眼,说道:“一直有的。”
不过一个多月前经营茶寮的老夫妻中的老汉没了,听说老婆婆太伤心,也不再出摊,就把这些都交由在家务农的儿子儿媳经理。
随从当时便查过这家的儿子儿媳,都是老实的乡下汉子,村里人也都能证明他们的身份。
轿内的李守成听完这些内情,点了点头,想着若是太严苛了,施行宁可杀错不放过那一套,也就违背了王爷所说的不扰民的初衷。
他掀开轿帘,再次往外看了看,只见那汉子烧茶烧出一头汗,妇人正忙着给过去吃茶的人上茶点,就是一对很普通的夫妻嘛。
第二天李守成很早地就起来了,吃些东西垫垫肚子,就换上官服带领宁州府一众官员,去城外的码头上等着。
这个时候虽然天还未亮,码头上却已火把烈烈,以往在码头附近开张的摊位,今天一律都要推迟两个时辰再出摊。
东方渐渐出现鱼肚白,李守成站了一个时辰,正觉得双腿酸麻,远方的江面上出现一个月白色的巨大船舶,他立刻一扫疲惫,举目望去。
后面的人也都是精神一震,注目着那个从远方驶来的船只。
---
他们用宁州府城中心的建德楼的大席,宴请了摄政王一行,许多宁州本地的小吃都上了菜单,考虑到这一个个随便拎出来的都比自己官位要高的上司们,水路奔波了好几个时辰,李守成很快就主动告辞。
等到出来驿站,李守成才跟送他出来的礼部官员打听,“大人,我看王爷和众位大人们,都没有带伺候人,咱们这儿准备了一些比较娱目的歌舞,还用不用安排了?”
礼部的参赞闻言笑道:“李大人,您在观察上真是细致入微。王爷王妃感情甚笃,别说出门,就是在王府的时候,也没有别的人。现如今众位上官随同出行,谁还敢带小妾?”
李守成点了点头,听懂了,就是说那些歌舞都不用安排了。
他回到府衙,立刻就去后院见夫人,房间内,一容貌端庄的女子正在绣花,听到脚步声也只是抬头看一眼。
李守成撩开珠帘,走进来便端起桌上一个雨过天青色的茶杯,将里面的茶一饮而尽,喝完了才发现甜甜的,是红枣姜茶。
“怎么是姜茶?”李守成问道,“你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