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你们的意思我了解了,这样,今儿收工后开个会就把这事儿了了。”
军人队长看着村口来来往往的人,早就觉得不妥了,道理很简单啊,那些便宜嫁女儿的,回头肯定会找补回来的,到时候他们撒泼打滚赖在女儿家不走,他还能去把人赶走不成。
要是闹的再厉害,两家打起来.....都是麻烦!
只是他也不好拦着人家不娶儿媳妇吧,所以一直忍着没说,今儿这姑娘撞枪口上,那就开个大会说一说吧。
前阵子刚给麦子浇过水,地里的活计不多,妇女们都不用下地,空的很,这不,这些小媳妇从村委一出来,就东家窜西家,西家窜东家,那西瓦子村的姑娘就出名了。
那王三家的亲戚得了信,一阵风似的跑到王三家报信去了。
王三娘一听儿媳妇还没进门,就给儿子带了绿帽子,拿着大扫把就将王媒婆她们赶了出来。
那姑娘一看就不是好的,前会儿说是吃坏肚子了,然后去了茅房就一直没见人影,后来她娘又说她是去朋友家串门去了。
她当时还纳闷呢,她一个外村的,哪来的王家村的朋友,不过来者是客,她就没深究,敢情是看不上她儿子,自己找男人去了。
不要脸的东西,还看不上她儿子?她儿子再不好,他们村可没饿死过人,想嫁的人大把有的是。
关键你一个外村的什么都不知道,就瞎找,这下碰到铁板了吧,活该。
王媒婆还是第一次碰见这种事,老脸都丢尽了,她一出了门,就把一块钱的礼钱塞到那妇女枯树枝一般的手里,让她带着闺女麻溜滚蛋,以后再也不要来找她。
那女人当时眼泪就流了下来,她看着周遭的指指点点,只得跑去村委把她闺女给领了出来,然后母女俩赶紧回家,不提母女俩是如何抱头痛哭,如何后悔不已。
但事已至此,那姑娘名声臭了,村里谁家想不开会娶她?
当天傍晚收工,军人队长就召开大会,说的就是娶外村媳妇的事儿,要娶可以,今后嫁进来的媳妇不分口粮,当然这是针对饥荒时的举措,等以后年景好了,还是跟以前一样。
“乡亲们,现在外村什么情况,你们心里都有数,人家能几十斤红薯就将闺女嫁过来,就是指着嫁过来的闺女以后能帮衬家里,你们还真当他们傻呢?”
“我最近走在村里,几乎家家每天都有亲戚上门借粮,咱们村是好样的,没有见死不救,可老这么着,你们也受不了吧?”
“我看有的人家家里已经没剩多少了,这是打算借完自家的再跟本家亲戚借吗?可是整个村子都这样,你跟谁借,谁能借给你?”
军人队长倒是不反对借粮,只是有些人家手松,借出去太多,连自己口粮都快没了,再这么闹下去,迟早会出乱子,他不得不给大伙儿提个醒。
村子内部是万万不能乱的,只有村子内部稳定,大家团结一致才能一起扛过这一次的旱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