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吵嚷嚷没多久,只见一批大部队也下来了,远远望去,应该也是满载而归的模样。
不是山上的人不想继续装,而是板栗青壳儿本来就占地方得很,没抓上几把就把筐子给装满了,没办法就只能下来了。
其他村民们好奇地凑近了看,装的兜的,都是一堆似曾相识又从来没碰过的青刺果儿。
汉子们各自回家放下这一堆的果子,挤挤攘攘又往余家大院去了,因为老余说了,过会儿要教他们怎么处理毛刺球儿,把它做成能吃的食物。
老余挑了个落下来有一阵子的板栗青壳,用脚来回碾了几下,敲打几下,就露出来一个棕色皮壳、圆溜溜的小果子,将果子剥开后,露出一粒淡黄的果肉。
老余将果肉举了举,告诉大家,这便是能吃的果实,名字叫做板栗,可以蒸可以煮可以炒,还可以跟肉一块儿炖。
至于这毛刺果儿,刚捡回来要晒上几天,等它被晒脆点儿的时候用脚或者别的工具把这刺壳儿打掉,剩下的棕色果实还要再晒上几天,最好是“出汗”似的样子,之后再料理,这样的果肉才最好吃。
大家看得目瞪口呆。
谁能想到这浑身是刺的玩意儿里面还能藏着这样的东西?
他们这么些年来就放着这不要钱的吃食在山里一茬又一茬的烂掉?
心痛!难以言说的心痛!
村民们谢过了老余,又赶忙儿凑一块准备二进山了。
这一趟不光是汉子,还有一堆婆子媳妇,严格来说,她们才是采集大业的主力军。
临走前,老余又将人给叫住了,轻飘飘地说道:“这野猪恁大一只,咱们家也吃不完,大家伙儿就给分了吧!”
李村长带头感谢了一番,老余就挥挥手,“那么客套干啥,这猪虽然是咱家小伙子给杀的,可村民们也都出了力的,分点也是应该的。这样,这猪的分配就交给村长您了,给咱家留个腿就成了!”
一身“篮子、鸡蛋、花布”标配的余李氏从养鸡场监工刚回来,在路上她就听不少人对她贺喜,说家里不费一分钱就逮了一头野猪。
半信半疑地回了家后,果然,哪来的一只猪,不就是一猪后腿吗?
不过一只猪后腿也不错了,自家平日里也是不怎么舍得痛快吃肉的,除非过年那阵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