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琪总觉得这个照片有一些不对劲。
要么是自己太小了,环境太大了,看着跟蚂蚁似的。
要么就是人的高度有限,角度不好找,把自己拍了下来,但是背后壮丽的环境没有拍的好。
杨铭看着两个女孩子为了照片如此折腾便说道:“试试蜉蝣。”
很快,蜉蝣无人机上天,通过多个角度拍摄了无数张高清的照片。
随后蜉蝣无人机直接利用神经元计算组,按照主任的要求(合成游客照),将无数张高清的照片通过合理的计算之后,合成为一张游客照。
一张清晰无死角的照片就这样形成了,照片中的自己,清晰到汗毛都能看清,最神奇的是,照片明明是从一侧拍的,不知道为何其他方向的细节那么清晰。
当然这只是照片的清晰度,而从照片的视角来说则是无比的雄伟,即拍清楚的人,又以最佳的角度展示了背后的环境。
带着疑问,文琪在晚饭的时候拉住了杨铭。
“这个简单啊,蜉蝣其实不是拍了一张照片,而是对你进行了全方位的牌照,然后再合成一张照片。这个过程经过神经元计算组计算的,就跟人类观察一个人一样,我们看了人家全貌,就会在脑海里面有印象,于是就会对其他方面的细节有掌握。”
“哦,原来是这样!”文琪回去休息的时候怎么也睡不着,她敏锐的抓住了一些东西,但一下子又很模糊。
她看着自己的照片想了又想,这照片是真的完美,不是说人漂亮到完美,而是细节拉满,就跟人类用眼睛拍照一样。
人类眼睛有四五亿的分辨率,手机真实能达到一亿就不错了。
世界上最强大的单反相机和牛逼的摄像师都拍不出跟肉眼看到的一样,只能通过光线的调整,光圈的曝光来接近,或者做一些艺术的处理。
这就导致很多时候有些景色明明很好看,但是拍下来就很失真,强行用艺术手段拍摄反而有种刻意的感觉。
而且相机拍照最重要的不仅仅是像素,还有传感器。
传感器越大,照片越好,越真实。
所谓底大一级压死人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蜉蝣这么小,怎么拍出来的照片比全画幅单发还要牛?
“如果,蜉蝣无人机的摄像头能改为瀚海手机或者泽梦可穿戴设备的陪伴设备上面,用于摄像或者录制视频,那不是很完美吗?
要是搭载神经元计算组处理,那么照片会更清晰,虚拟世界应该也会更加的真实!”文琪突然间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咚咚咚!”文琪敲响了杨铭的房间。
“谁啊?”杨铭打着呵欠打开了门,“怎么是伱?出了什么事情?”
“有大事跟你商量!”文琪有些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
“现在?在这里?”杨铭一脸的不自然,毕竟时间太晚了。
“我们去会议室!”文琪反应过来。
此时杨铭已经搬出了椅子等她。
文琪说了一堆的设想,重点是将蜉蝣的光学摄像头改为普通用户能用的摄像机,要求杨铭协调技术的转让。
光学镜头是海鸥公司的,可是怎么跟神经元计算结合是长月重工才有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