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朝中上下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冀州的时候,赵淑意外地从一个西秦旧臣的遗孀那里得到了关于传国玺的消息。
这位莫氏娘子约莫四五十岁,已经是中年,但保养得当,看起来没有受过什么磋磨,仍是养尊处优的贵妇人模样。
见到赵淑之后,这位莫氏倒是不卑不亢,她也没有多犹豫,一开口便把自己身世来历说了个清楚:“我夫君原本是西秦十六卫中的一个将军,十六卫是西秦文帝时候建的,所以听命于戎王。我夫君当初因为在朝中为戎王鸣冤所以被安乐公赐死,之后我怕家中老小受到株连,便便从西秦的京都搬到了这里。”她声音柔软平静,看着赵淑微微蹙起眉头,她又道,“元嘉殿下若是不信,可以派人去查。亡夫姓施,名千砂。”
在见这位莫氏之前,赵淑就已经让人去查过莫氏的底细,也的确知道那位施千砂确实是十六卫中的一个将军,并且当初便是跟着萧胥的心腹之一,甚至赵淑还与这位施千砂交手过一次。莫氏是施千砂的发妻,并且与施千砂有一儿一女,后来施千砂被萧珊杀了之后,她便带着那一儿一女离开了西秦,之后便没了消息,一直到今时今日,她出现在了赵淑的面前。
这些背景身世都毫无问题,也不存在欺骗,只是赵淑却有疑心,莫氏在京城中隐姓埋名这么多年,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在这样微妙的时候出现,并且要说出传国玺的事情?
赵淑打量着莫氏,若有所思地没有说话。
莫氏笑了笑,从袖中拿出了一封信,双手递到了赵淑的面前:“元嘉殿下请看。”
赵淑接过了那封信,却并没有拆开,只是随手放在了旁边。她看着莫氏低眉顺眼的样子,好半晌才道:“是什么让你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我的面前呢?传国玺这样的烫手山芋,对于你——对于你的儿女来说,难道不应当是避之不及的么?”
莫氏眼中带着笑,她看着赵淑,温温柔柔道:“元嘉殿下不如看一看信?我是妇道人家,也不懂得这许多弯弯绕绕的事情,传国玺这些我原本也不知多少,说到底——我也不过是为了别人递话了。”
赵淑闻言,拆开了手中的信,一目十行浏览了下去,微微蹙起了眉头。
又是一个西秦旧臣的来信,署名是章贞农——这人赵淑也知道,也是十六卫中的一个将军,骁勇善战,当初便是他护着萧珊撤出了西秦的京城,原本是打算带着萧珊去凉州暂避,但萧珊自己选择了投降,之后这人便下落不明了。
西秦的旧臣接二连三地出现,赵淑愈发觉得有些微妙。
这封信中,章贞农倒是非常坦然地表示了传国玺目前就在他手里,他愿意给赵淑,但想用萧珊来进行交换。
恰逢郑武在冀州作乱,打着的是复辟西秦的旗号,关键便是萧珊——
几乎没了消息的章贞农突然出现也要萧珊,并且还要用传国玺来交换——
只要不是太笨太傻的人,都很容易推出一件事情,那便是萧珊手中有一些他们想要的,但是目前无法得到的东西。
那会是什么?
赵淑合上了这封信,抬眼看向了面前的莫氏,问道:“莫娘子在京城这几年,过得好么?”
莫氏微微笑道:“天齐治下,倒是比从前在西秦时候过得还要好一些。”
赵淑挑眉:“所以莫娘子……可知道这封信是谁写来的?”
莫氏坦坦然道:“当然也知道——元嘉殿下也不必太过于疑心,我这么个身份,若那些西秦的旧臣们不来与我联系一二,倒是显得反常了。我一个妇道人家,当初既然从西秦逃出来,也便没打算为西秦尽忠一辈子。郑武也好,章贞农也好,他们都给我写过信,只是我不乐意与他们有所牵连。”
“那么现在你不就是已经牵连在其中了吗?”赵淑微微眯了眼睛。
“把这些一切都交给殿下,算不算我的投诚?”莫氏反问了一句,“若殿下想知道什么,您尽管问,只要我知道的,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赵淑盯着莫氏看了一会儿,仿佛在衡量着莫氏话中究竟是真是假。
过了许久,赵淑问道:“萧珊明明当时可以被章贞农护送着往凉州避难,为什么会投降?”
莫氏笑了笑,道:“安乐公信不过章将军——十六卫是戎王的人,安乐公怎么会相信这么一个十六卫里面的看起来凶神恶煞的将军呢?”
赵淑微微蹙眉,压根儿不相信莫氏的说辞。
国难之下,难道还把什么皇室正统什么政权之争放在前面?难道不应当先保存力量,以图东山再起?萧珊当日投降,原本就是疑点重重,他当初并非没有反击的能力,也并非是全无退路,他难道就因为章贞农是十六卫中的人,就不信任了?
莫氏又道:“元嘉殿下在西秦也呆过一段日子,当日安乐公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您也不是没有看到,不是么?当初朝中势力割据,有支持安乐公的,有支持戎王的,还有两边倒的墙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