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轿在唐府门前停下,随侍的丫鬟替闻芊掀起帘子。
小姑娘不是她的人,杨晋为了谨慎起见,并不打算用乐坊的其他歌伎,这一个估计是临阵磨枪,只负责替闻芊抱筝,装装样子。
唐石算是江浙一带第二大的官了,第一大是冯督师,不过人现下还在湖广镇压农民军,暂时没那个闲工夫过来凑热闹。所以广陵城内,唐总督一家独大,这府邸自然也是建得气势恢宏。
门前接引的是唐老太爷的二儿子,并府中管事,一个负责寒暄,一个负责收拜帖。
杨晋二人特地提前了半个时辰,可没想到宾客早已络绎不绝。
看样子,唐总督的人缘倒是不错。
“彭巡抚,大半年未见了,这么赏脸……来来来,里边儿请。”
唐二爷刚笑盈盈地送走一个,迎面就对上了杨晋。头回碰上,面生得很,但见这位气度非凡,便知不是普通人。
旁边的管事收了拜帖,暗暗给他递眼色。
唐二爷当下恍然似的长长哦了声,堆起笑颜,“段公子?失敬失敬,唐某久闻公子大名,今日一见果真是不同凡响。”
杨晋笑了笑,回礼说:“唐先生客气了。”
“哪里的话,您的诗我读过好几首,那一句‘流莺忽作……’”约摸是没想起来后半截,呵呵两声敷衍过去,“简直文采斐然,令人神往。”
“唐先生过奖,令尊与令兄才是博学多才,国之栋梁,晚辈尚无功名在身,着实受不起。”
“诶,以段公子之才金榜题名指日可待。”唐二爷给他让路,“这里走,当心脚下……待会儿我再好好的敬您一杯。”
对面的人很谦逊,眉眼温和地客套了几句,从他身侧而过进了宅院。
唐二爷目送这位段玉走远,刚转头时,一股微甜的香风若有似无地飘过,他蓦地回眸,等看见前面那个窈窕纤细的背影时,忽然一怔,带了几分诧异地与管事对视。
心中狐疑:这一位怎么会和段公子走在一起?
从正门到前厅还得穿过一座小石桥,桥下是碧波荡漾的河池,闻芊在路上揶揄道:“文采斐然的段公子,您会作诗么?”
杨晋一面不着痕迹地打量四周,一面答得坦坦荡荡:“不会。”
她奇道:“不会你方才还应承?真不怕他酒宴上让你‘诗兴大发’来一两句?”
“这种场面话听听就是了。”杨晋的目光自沿途的景物上一寸寸打量过去,“匆匆一瞥,他连我什么相貌都记不住,还别说酒宴上人多嘴杂,顾不顾得了都是个问题。”
闻芊盯着他笑,哎哟了一声,“杨大人应付这种事很得心应手嘛,平时没少赴宴吃酒吧?”
他终于警告般的压低嗓音:“别乱称呼。”
“知道啦。”她一字一顿,“段公子。”
因为来得不算早,会客厅中已坐了不少前来贺寿的人,唐石就站在厅内最显眼的位置,和他的长随一起满面笑容地将来者的贺礼收下,然后说几句“您真是太客气了”、“这般贵重如何使得”,意思意思推脱一阵,照收不误。
这人不高,也不矮,年纪得往三十五以上数,文质彬彬,颇有些读书人的儒雅,但从他眼里的神色能看出,此人也深谙官场之道。
唐老太爷坐在一旁,七十岁的高龄让他瞧着很是干瘪瘦弱,还不到深秋已裹上了厚厚的大氅,但由于是自己的寿辰,不免红光满面,咧着一口没牙的嘴,笑得甚是喜悦。
出于本能,杨晋多看了他几眼。
“唐大人。”他略一施礼,“晚生段玉,携银点翠寿星龟鹤壶一套,祝老太爷富足年康,福寿遐昌。”
说着,微微侧身,跟在后面的随从忙恭敬地把锦盒捧上来,杨晋单手拖了,朝唐石含笑点头。
“原来是段公子。”
果然,段玉和杨晋本人,他都未见过,加上今日来客众多,唐石并未起疑,立马同他二弟一样开始相见恨晚地寒暄起来。
“我和柳大人同是承明九年的进士,他虽长我十岁,却从未摆过架子,想当初我们彻夜饮酒,提笔作诗,好不快活啊。
“只可惜这些年来各奔东西,一直未能好好聚一聚,难得他还惦记着家父。”唐石拍了拍杨晋的肩,“等回苏州,记得代我向你爹爹问好。”
他不着痕迹地避了些许距离,笑容依旧:“一定的。”
一个小小的知府,还是十多年前的交情,唐石很显然没把杨晋放在心上,正准备让其落座等下一位时,视线不经意看见他身后之人,登时愣了愣。
“闻姑娘?你……也来了?”
逆着光,闻芊缓缓抬起头,蒙在光影里的脸不甚清晰,她似乎浅笑了一下。
唐石这句话里满是意外,杨晋并未放过他的反应,适时开口,尽量让语气显得轻佻:“原来大人也爱听曲儿么?闻姑娘的歌舞的确是世间少有,晚生初到广陵时,有幸一睹风采,辗转反侧难以忘怀,便想着今天这般良辰美景,若能让大人也欣赏如此舞乐,岂不锦上添花。”
唐石怔了一瞬才回过神看向杨晋,敷衍地颔首:“呃,是,是,有劳段公子费心……”
*
随着客人越来越多,唐石愈发忙不过来了,连门口帮忙的唐二爷都给叫了回来。
杨晋因“辈分低微”备受冷漠,坐在角落里清清静静的吃茶。
挑段玉下手也不是没有理由的,他需要一个不被人关注的身份好见机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