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备前宰相> 第二十八章 运作(续)5.4K大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八章 运作(续)5.4K大章(2 / 3)

虽然嘴巴这么说,但是心里怎么想的就不一定了。不然他爹一条房冬也不会收养土佐一条氏的一条兼定做养子了。

而当秀家直接开出大津5万石的时候,一条内基原本想要赶人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他再三向秀家询问道“这是您给一条氏的献地吗?”

从献地这个称呼就可以看出藤原氏在古代日本的地位,一般只有向神社、佛寺才会用到这个词,也可以从侧面体现出藤原氏本来出身神官的特性。

“您误会了,这是一条氏的封地。”而秀家则及时予以纠正道:“不止是您,今后其他公家也会有一块封地。”

不得不说秀家开出的条件确实让一条内基动心了,大津城是联通近江和山城国重要的贸易口岸,抛开那5万石知行不谈,仅仅是贸易的收入都足够一条氏活的很滋润了。

但是公武分离是公卿家亘古不变的传统,一条内基实在是不敢去因此触怒其他公卿家,毕竟现在公卿内部九条、二条、鹰司三家联盟势力庞大,连近卫前久继承人的位置都保不住,更别说早就被排挤出关白排序的他了。

但是秀家随即向其抛出了二条昭良将会被惩处,鹰司信房将会被勒令复姓,二条家将会被家格下降的消息。

这些消息给这位老牌贵族的第一反应就是不敢相信。但是看向秀家那不容置疑的眼神,让他突然觉得这一切又是这么真实。

秀家知道一条内基的心已经乱了,他索性再给他抛上一个重磅炸弹:秀家答应会帮助其重新担任左大臣的许诺。

要知道一条内基从天正12年(1584年)被二条昭实裹挟九条、鹰司三家将他挤下去之后,就再也没有担任过这么高的位置了,要说对二条昭良的恨意,他不会比近卫前久要少。

最关键的是秀家还答应让他考虑几天,在确认看到天皇处置二条家的昭命之后再做决断也不迟。

临走之际秀家照例询问其对二条之后上位关摄家家门的看法,这个时候的一条内基还没从刚刚的震惊中缓过神来,所以当秀家问自己的时候没有给出答复。

而秀家则给他留了一份刻着三角家片喰唐花的礼盒作为暗示,而礼盒内的则是秀家为一条家转变态度留下来的定金,足足20枚天正大金判!

一条与近卫两家搞定之后,关摄家的问题就算结束了。关摄五家鹰司家空悬,二条家降格,九条家也没必要去了。

而在五摄家搞定之后便是清华家了,清华家中自然就有一个狗腿子菊亭晴季可以利用。

由于没有历史上秀次的事件,菊亭晴季自然没有被秀吉流放的故事,现在还老老实实的坐在右大臣的高位上。

这是过去清华家不曾占据的官位,甚至比秀家还要高一格。以至于秀家见到他的时候,都不得不像其行礼。

作为公卿家与武家之间最出名的联络人,菊亭晴季担任武家传奏已经有近30年了,可以说他见证了信长、秀吉的起起落落,历史上还见证了德川家的兴起,在战国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菊亭晴季其实是最坚定的公卿为尊的支持者。在丰臣秀吉上位之后,他就曾对秀吉说“今后你我都是公卿一员了,丰臣朝臣姓氏将会是新的关摄家,是要和其他普通武家作区分的。”

泥腿子出身的秀吉最看重出身,听到他的说法也认为分丰臣朝臣的姓氏必须高人一等,这也使得丰臣家失去了最合适的公武合体的机会,为将来德川开幕武家掌权保证了基本盘。

而且他当时为了体现自己和丰臣秀吉的关系,可是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丰臣秀次做侧室的,这也是历史上他随秀次被清算的原因。

有这么一层关系在,菊亭晴季必然在政治上天然的向丰臣秀次靠拢。

虽然说清姬也是菊亭晴季的女儿,不过只是从下面羽林家收养的一个养女而已,菊亭晴季一辈子收养的养女去嫁给武家的不知凡几,怎么可能比得上亲生女儿亲近。

所以打从一开始,秀家就没有想过要去拉拢菊亭晴季所在的今出川家,只是将他作为一个工具人罢了。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以清华家之身成为右大臣的高位确实让其在清华家内部拥有不小的影响力。

特别是在最近几年一条和近卫势微的情况下,今出川能成为被称为小关摄家的呼声延绵不绝。

而对应今出川家,秀家心中也已经有了安排。在见到菊亭晴季的时候,秀家还客套了一番叫了其几句岳父。

菊亭晴季本来以为秀家今日来找自己,多半是对其麾下跟随大名的封赏要求,正准备想着要怎么给秀家开出官阶的价码。

谁知秀家直接将天皇所写的,要求丰臣秀次和拾丸和谈的昭命交给了他,直接要求他亲自送去播磨秀次处,去劝说秀次接受和谈的请求。

菊亭晴季接过昭命反复确认之后,讶异的看向秀家说道:“大纳言当真要这般做吗?”

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个对秀家的安排产生怀疑的人了,在他们看来秀家已经控制了京都,又有这么多大名簇拥,完全可以凭借武力拿下大坂,随后称孤道寡。

对于这些人的看法秀家只能说他们看的太浅薄了。

即便秀家真的如他们所说的这版操作,这个位置也比秀吉当初坐的还要虚浮。

甚至为了稳固自己统治力,秀家只能开出一个个天价的条件来换来别人的支持,这才是秀家不愿意走这条路的原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