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西汉权臣霍光> 上篇勤慎精干的贴身谋臣 第一章 相见入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篇勤慎精干的贴身谋臣 第一章 相见入京(1 / 2)

上篇:勤慎精干的贴身谋臣

第一章相见入京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一个夏天的上午,虽说骄阳炽烈,暑气蒸人,平常冷寂的河东郡平阳县却十分热闹。城东街头,大路两旁,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观者如堵,看者如墙,大路两边整齐站列着郡兵县衙,他们身后挤满了当地百姓,不少的人在路边没有立脚之地,就只好站在路旁麦田瓜地里去了,还有一些小孩爬上路边大树,张开双腿骑在树枝上。

“出去!”

“出去!”

“求你们出去好不好?”

“我的小麦啊!”

“我的胡瓜啊!”

庄稼地的种植户用力叫喊哀求,站在地里的人好像没听见一样,只是专注向前挤着张望着。叫喊的人实在是没有办法,苦笑着摇摇头,最后也随着大伙一样好奇地张望。

平阳这地方水丰林茂、土肥山富、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是上古三代以降人文繁盛之区,有着“尧都平阳”之说,为尧帝建都之地,城池建筑在古平水河之北,因水之北称为阳、水之南称为阴,得名平阳。又因城如卧牛,亦称卧牛城。平阳县“南通秦蜀,北达幽并,东临雷霍,西控河汾”,是西汉首都长安的北大门,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引起官府如此重视、百姓如此等望?

原来,是当朝不到二十岁的冠军侯、骠骑将军霍去病奉汉武帝之命,与合骑候公孙敖率领数万骑兵征讨匈奴。北上进军路过途中,霍去病特地前来会见居住在平阳却从没有见过面的亲生父亲霍仲儒。

西汉武帝时期,武官等级高低排序为:第一大将军,第二骠骑将军,第三车骑将军,第四卫将军,再下就是前、后、左、右将军以及杂号将军,比如贰师将军。

消息昨天从县府传出,犹如平地响起一声惊雷静水扔进一块石头,在当地引起了巨大反响。一大清早,人们就从周围纷纷赶来这里,大伙一边伸长脖子朝远处路上望去,一边叽叽喳喳议论着这事。

“我们这里出了这么年轻的将军,怎么从来没有看见过,也从来听说过啊?”一个手里拿着扁担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说。

“听说十七岁就被当今皇上封为什么冠军侯,为什么要叫冠军侯?”另一个小伙子随口向旁边一个左边胳膊夹着《易经》的老人问道。

“你们不知道吧,皇上封他冠军侯,就是表彰他勇冠三军啊!”夹着《易经》的老人用手摸着灰白胡须说:“他不是在我们平阳这里出生长大的,你们这帮后生怎么能认识他呢。”

“不是在我们这里出生长大的,那怎么说是我们平阳人?”

“他爹在我们这里啊。”

“他爹?”手拿扁担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更加惊讶。

“是啊。”老人嘿嘿一笑,用手摸了摸爬满皱纹的脸颊说:“这事你们就更不可能晓得了哟,他是曾在县衙做过县吏的霍仲儒的私生子,说起来,那就应算是我们平阳人啰!”

“这怎么可能呢,您老该不是瞎说的吧?”一个身着淡青上衣中年村妇露出不相信的神情说道。

“您老是不是早上喝酒喝多了吧?”一个古铜肤色身板敦实的中年汉子紧接着调侃说。

“哈、哈、哈!”旁边的人都笑了起来。

“这事是能瞎说的?老夫我与霍仲儒曾同时在县衙里当过差。”老人并不生气,他肯定地讲道,马上又轻声说道:“你们晓得就行了,不要到处乱讲啊!”

这老头确实没有瞎说。

平阳是西汉开国重臣曹参的食邑。汉武帝的姐姐阳信公主嫁给曹参的曾孙平阳侯曹寿,改称为平阳公主。平阳公主有个颇有姿色的婢女嫁与姓卫的男人,后称卫媪,生了二男三女:长子卫长君,长女君孺,次女少儿,三女子夫,小儿子步广。卫媪在丈夫死后仍在平阳侯家做佣人,与派到平阳侯家供事的平阳县吏郑季私通,生下一男,取名为青。这男孩在生父郑季当完差后随其回到老家放羊,因忍受不了异母兄弟的歧视欺凌,又跑回到平阳侯家当家奴,改从母姓称之卫青。

卫媪的三个女儿个个长得如花似玉。由于母亲“带头示范”,次女少儿与派到平阳侯家供事的平阳县吏霍仲儒好上了,生下一男,取名为霍去病。不久,霍仲儒当完差事回家,娶妻生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取名为霍光。

“这卫家真没想到时来运转啊!”老人抬手用衣袖擦了擦脸上的汗珠,继续向围在身旁的人讲着卫氏家族的崛起。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三月,汉武帝出游长安东郊的霸上,来到同胞长姐平阳公主家中。平阳公主赶忙设宴款待,她知道皇帝弟弟喜歌好舞、喜美好色,宴席开始不一会就令讴者卫子夫献歌,被武帝一下看中就带回宫中去了。卫子夫入宫后深受武帝的宠幸,很快怀孕生下一男孩。武帝婚后一直无子,卫子夫一下为他生了个男孩,更是倍加宠爱,被立为皇后。

随着卫子夫的得宠,贫贱的卫氏一家便飞黄腾达、平步青云。

长子卫长君封为侍中,这是正规官职外没有定员的加官,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系亲信贵重之职。长女君孺嫁给太仆公孙贺,太仆主管皇帝所用马匹和官府畜牧事务,当时在诸卿中属于显要职务,常常可以升擢为三公。次女少儿在霍仲儒回家后嫁给西汉开国名臣陈平的曾孙陈掌,陈掌被武帝命为詹事,掌管皇后、太子家中之事。少儿与霍仲儒私通生下的霍去病十八岁入宫命为侍中。次子卫步广也封为郎中,护卫陪从武帝。

“那您老说的卫青呢?”紧旁边一个中年男子用笠帽给自己和老头扇着风,插嘴问道。

“那卫青更了不得啦!”老人越说越起劲,声音越说越大。

“卫青被招入宫后担任侍中和掌管议论的太中大夫,因抗击匈奴立有大功,封关内侯,任大将军、大司马。皇上还把死了丈夫的姐姐平阳公主诏嫁给他,将他的三个儿子也都封了侯啊!”

“这大将军的官有多大?”

“这大将军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啊,不但执掌全国兵权,同时还掌握朝政呢!”

“那大司马呢?”

“这大司马就是原来的太尉啊,当今皇上改为大司马,与丞相、御史大夫合称为三公。”

西汉初军帅称将军,有前、后、左、右将军,但不常置。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卫青大破匈奴,武帝任他为大将军,以统率诸位将军,位在三公之上,九卿以下官员见之皆拜。之后,武帝为了尊宠有功的卫青、霍去病,又设置大司马为大将军加官,相继任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为大司马骠骑将军,这就是西汉将军前冠以大司马的开端。

“哟,这大晴天没下雨,树上哪来的水啊?”旁边一个高大健壮的汉子边向头顶树上望去边惊讶问道。

周围人们向上望去,只见一个小男孩站在树枝上正冲着树身撒尿,旁边树杈上两个小男孩嘿嘿笑着。

“好,小崽子,等会看老子怎么收拾你!”高大健壮的汉子在大伙笑声中恼怒地说道。

“来啦!”

“来啦!”

观望的人群里突然发出兴奋的喊声。

静住的人河开始汹涌了。大家用力往前争拥,都想挤在前面好看个清楚。人群中个子小的人,挤不到前面去,就伸长脖子踮着脚,机灵的小孩子就从人缝里钻游到前面来了。

“退后,退后,不要挡道!”郡兵县衙们挥着枪矛,驱赶挤到路中间的人们。

霍去病骑着一匹身高一丈、胸阔三尺的红鬃大马缓辔而来。这红鬃大马赤红如火,浑身上下没有一根杂毛。马上的霍去病是刚长成的年轻少年,没有大多将军们的那种强壮,但矫健俊美,四方大脸,浓眉大眼,眉宇间显出英气逼人。他头戴金胄,身穿金甲,身披大红战袍,胄顶上晃动的红缨、背后飘动的红袍、身下走动的红马,在太阳的照耀下像一个火红的战神。

还有令众人惊讶的是,走在红鬃大马前的是河东郡太守,他背着弩弓在前面引路。走在红鬃大马右旁的是平阳县令,他牵着霍去病战骑的缰绳。

“好年轻啊!”

“真是英俊威武!”

“啊,太守大人今天都为他背着弩弓呢!”

“嗨,连县令大人都给他牵马啊,了不得!”

人们仰望着骄阳映照下的霍去病,纷纷赞叹。

“长得真像霍仲儒。没想到这家伙还有这福气,看来霍氏家族又要兴旺了!”夹着《周易》的老人叹道。

平阳是春秋时期霍国所在地。西周初期,周武王灭商后封功臣兄弟,把他的弟弟叔处封在霍地,就是现在山西省临汾市的霍州市,称为霍国。周武王为了既让殷商遗民安居乐业又防其叛逆造反,就将殷商部分贵族迁移山东、山西一带,并命霍叔和管叔、蔡叔负责监管,当时称他们为“三监”。到了周成王时,蔡叔、管叔与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史称“管蔡之乱”,霍叔受到牵连,被周成王废为庶人,三年后恢复封国。时至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公元前661年,霍国被一度称霸的晋国所灭,霍国的后人为不忘故国,从此就以原国名为姓,称为霍姓。

“是像霍光他爹。”霍仲儒同村的一个俏丽少妇手里牵着一个漂亮女孩,高兴地自言自语。

“显她娘,你看到他的儿子这么有出息,你也开心吧!”老人向俏丽少妇打趣道。

这俏丽少妇就是书中一个重要女性人物霍显的母亲,后与霍仲儒成为儿女亲家。

“他的儿子再怎么有出息,关我什么事啊!”俏丽少妇知道村里传言她与霍仲儒相好,听到老人这话,脸上不由浮起红晕。

“乡亲们好!”

马上腰板挺得直直的霍去病频频向路旁人群拱手致意,在大家目送下缓缓向传舍走去。

“娘,怎么没看见光哥他家里人啊?”漂亮女孩抬头向俏丽少妇问道。

“他们一家被官府接到官舍去了。”俏丽少妇望着远去的霍去病小声回答。

掩映在两棵大槐树下的用于往来官吏休息住宿的平阳驿舍门前,站着一排兵丁,一辆马车疾驶而来,进入院内缓缓停下。

车刚一停稳,两个兵卒赶紧上前搀扶下两个人来。一个四十多的男子,虽然脸色略黑,衣着显旧,但身上还是露出与路上那些同龄庄稼人不大一样的地方,他就是霍去病的亲生父亲霍仲儒;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皮白肤嫩,眉黑眼灵,他就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霍光。

“霍大人,将军在室内正等着您。”在院内一直等候的平阳县令趋步上前,向霍仲儒拱了拱手,将霍仲儒父子向霍去病住的舍室引去。

霍仲儒满脸黑红,他太兴奋紧张了。他急忙扯拉着霍光的衣袖,快步走到霍去病住的舍室门外,刚欲迈腿却突然站住了,一想到他是婚前偷情生了霍去病,而且更对不起他的是生了以后自己根本没有管过,进去后霍去病将会如何对待他?是来相见,还是来责问?想到这里,他不敢进去了。

“父亲,您是怕见将军哥哥吧?”霍光昨晚从偷听父母的谈话中知道了大概,此时看到父亲不走了,便望着霍仲儒问道。

站在旁边的县令见状,知道霍仲儒害怕,因为他平时见到自己都害怕,立即回头大声说道,“霍大人,进去吧,将军是您的好儿子,您怕什么呢?”

“是父亲大人到了吧?”从室内传来霍去病亲和却又洪亮的声音。

霍仲儒从霍去病的声音中感觉不是问罪,心头一热,拖着霍光一下跨进室内,赶忙跪在地下叩拜:“骠骑将军好!”

霍去病一见,连忙上前跪着回拜:“父亲大人,请您原谅,去病一直不能早点知道我是您的儿子啊!”

霍仲儒匍匐在地,一边磕头一边流泪:“将军您不能这样说。老臣能生下您,这全是上天的功劳,可我完全却没尽到为父之责,实在是对不起您啊,恳请将军原谅我年轻时轻薄失德之举。”

“父亲大人,您现在不要说这些了。”霍去病起身上前,将霍仲儒扶到坐席上。

在室内的河东郡太守见状对霍去病拱手道:“将军,您们好好叙叙天伦之情吧,下官告辞了。”太守退到室外,轻轻地将门关上。

霍去病打量着自己的父亲,只见霍仲儒头裹青巾,上着短襦,下穿袴裤,脚套麻鞋,全是粗布所制。霍去病心里感到一阵酸楚,转而望着室中站着不知所措的霍光,虽然身着粗衣陋服,却皮肤白皙、眉目清秀,透出一种特有的机灵,便问道:“这是?”

“这是将军您的弟弟,名叫霍光。”霍仲儒连忙答道。

“多大了?”

“已经满了15岁了。”霍仲儒向霍光招手:“光儿,快来叫将军。”

“将军!”霍光向前走了几步,脸涨得红红的,胆怯地轻轻叫了一声。

霍去病站起将霍光拉到自己旁边,“不要叫将军,叫哥哥嘛!”

“将军哥哥!”霍光大声叫道。

“嗯。”霍去病用手拍拍霍光的头说:“看样子蛮有灵气。”

“听话还是蛮听话,唉,可就是不喜欢读书。”霍仲儒摇摇头说。

“哈哈!我也不喜欢读书。”霍去病笑道,“皇上曾要教我学习孙子兵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实战中运用战略战术,不必要学习和拘于古时的兵法。”

“还是读点书好。”霍仲儒说后问道:“将军成家了吗?”

“成家了,我已经做父亲了,生有两个儿子。父亲以后到京城了,就可以看到孙子了。”霍去病说罢转头对霍光道,“光弟,你已经做叔叔了啊!”

霍光望了望父亲霍仲儒,露出不好意思的一笑。

“好,好啊!”霍仲儒见自己已有孙儿,十分高兴,他喝了口茶,脸带羞色地向霍去病问道:“您母亲……”

“父亲您直说。”

“您母亲身体可好?”

“好,她现在可好了。我是听卫青舅舅告诉我的,说您是我的亲生父亲。离京前,我问了母亲大人,才知道您住在平阳。我请当地官员查询,终于弄清楚了您的下落。”

“让将军费心了。”霍仲儒十分激动,随即脸布愧色说,“其实将军不应该这时来这里查认老臣啊!”

“为什么?”霍去病不解问道。

“唉,因为这事一公开,老臣倒没什么了,可我年轻时的轻薄失德之举会影响将军的英名,我心里实是不安。”霍仲儒低声说着。

“这没什么。当今皇太后进宫前就曾婚嫁过,还生有一个女儿。皇上不但不隐匿这件事,还亲自公开去民间寻访他同母异父的姐姐,接回宫中让她与皇太后相认,并赐给名号、钱财和田宅。”

“哦。皇上这样做,意在显示大汉王朝确实是把仁孝作为治国的根本,万事以孝为先啊!”

“父亲您生活得如何?”霍去病转过话题。

“我自从平阳侯家当差回到家后,就靠种几亩薄田为生,平时给人家代点笔墨活,只能算是一个‘小家’,日子还算得过。将军您还有一个姐姐,出嫁到旁边一个县里,因时间太紧,就没有喊她回来相认将军。”

西汉时按财产多少将户民分为“小家”、“中家”、“大家”三个等级。财产三万以下为“小家”,四万到十万为“中家”,十万以上为“大家”。

霍仲儒停了停,轻声说:“将军你可能不知道,这几年来,朝廷连年对匈奴用兵,派粮摊差,老百姓负担很重啊!”

“这我知道,战事一开就是这样,这是没办法的事。”霍去病挥了挥手,打断霍仲儒说,“刚才我已经交给了县令一笔钱,请他安排给您购置田地房屋,购买奴婢家丁。霍光弟弟呢,等我打完这仗返回路过时,就把他带到京城去,以后你就在家里享清福吧!”霍去病说罢,扭头望着霍光问道,“光弟你愿意去吗?”

霍光虽说人小,但从当地官人、邻居们对他家人的态度变化,从将军哥哥身上显出的架势、受到的待遇,使他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我愿意!”

霍仲儒一听,起身一把抓过霍光,共跪在霍去病对面哽咽道:“老夫与光儿谢将军大恩!将军一定要平安归来啊!”

霍去病起身拉起霍仲儒父子二人,挥着手用坚定的口气说道:“请父亲大人放心,我一定不负皇上重望,一定要胜利而归,一定会的!”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