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藩王不懂经济,但他们不是傻子,在皇帝之前表示出“朕想弄一个衙门来统一管理进贡事宜”的时候,各路王爷贝勒们就猜到了皇帝的意图。
用几百年后的话来说,这是皇上打算“不让中间商赚差价”,但取消了“中间商”,对朝廷自然是利好,但对藩王们显然不是好事。
说句大实话,过去晋商们负责藩王们进贡、贸易等事宜的时候,双方是经济关系,而且藩王们占据优势。他们银子不凑手的时候,偶尔赖账,还有朝廷兜底,晋商们也不敢上门讨债,除非他们找死!
可一旦朝廷弄个衙门接管这些事,那他们怎么赖账,朝廷兜底归兜底,也不会轻易饶了他们。他们还敢威胁吗?那不是自己找死……
更何况,一个衙门必然会有人常驻草原,从日常庶务开始,直到草原上各项事宜,恐怕都会受到朝廷的影响。这么一来,相当于自己的卵蛋被人捏在手里。
原本藩王们想的走后宫路线,和太皇太后提抗议,可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去了。不过新机会来了,皇上要守孝,将国政托付给了皇长子端郡王,端郡王年少脸皮薄,说不定他们就能把事情给搅黄呢!
按理来说,太皇太后去世,皇帝不必彻底隔绝政务,胤禔身体镚儿棒,吃嘛嘛香,又不是哀毁过甚。可他为了给儿子一个体验机会,非常开明大度的表示他要带着皇后、侍奉太后前往暂奉安殿之处,而后回到畅春园为太皇太后祈福,中枢政务就交给端郡王了,除非军国大事—哪里造反、打仗了这种级别的大事,就不要来打扰他了。
胤禔倒是也考虑到了儿子可能遇到一些问题,所以他把可靠的大臣留下,而京城布防还是皇帝一手控制。这样就能确保完全,至于其他问题,胤禔倒是没当回事,就算出事,就当经验包让儿子刷了,人总要经历些事情才能长大。
横竖他人在京城,天也塌不下来。
弘晗监国,最高兴的还不是他自己,而是他身边的人,包括不限于他媳妇、他小老婆以及她们的娘家,和围绕在弘晗身边的人。
妻妾自不必说,他身边的侍臣也都是皇上派来的,他的师傅、伴读、侍卫等等,自然是希望侍奉的这位郡王爷能够有九五之数。
“王爷此刻千万要谨言慎行,万事不忘请示皇上啊。”杨玠担心的说道:“您毕竟是以郡王皇长子的身份监国……还是更谨慎为上。”
杨玠说的也是正理,弘晗到底不是皇太子,所谓名不正而言不顺,这摆明是皇上给长子机会让他历练,但不代表弘晗正能和正儿八经的监国太子一样行事。
但过于小心也不行,弘晗留京监国,苏日格已经带着弘昱再次前往盛京,虽然人口登记、开荒等等事宜已经办好,但最核心的兵部、工部的工场,蒸汽机实验和仿制等等,都不能假他人之手。
临走之前,弘晗送别的时候,苏日格就叮嘱弟弟“监国固然要谨慎,不可留人口实,但汗阿玛将大任交给你,也绝不想让你事事做不得主。”
人多嘴杂,苏日格说的含糊,但弘晗明白姐姐的意思。后来他和沈瞭见面的时候,沈尚书揣摩上意,也提点大阿哥道:“若是您事事请示皇上,那皇上何必命令您监国呢,还不如叫郡王去军机处、南书房。”
阿玛叫自己监国,是为了让自己熟悉中枢政务,有一个大局观,而非让自己做一只应声虫。但杨玠所言并非无理,这里头的分寸,还需要多多揣摩。
然而命运注定弘晗要一战成名,他想低调办事,让父亲看看自己是个靠谱的人,可蒙古藩王不打算放过他啊。
达尔罕亲王前年去世了,袭爵的正是端敏公主之子罗布藏衮布,如今蒙古亲贵们反对朝廷成立新衙门,也是达尔罕亲王领衔。
“科尔沁一心依靠朝廷,绝无二意,也盼望郡王可以在皇上面前为我等斡旋,草原不同中原腹地,进贡之事原本就要看天时。若是朝廷成立衙门以为成例,草原上牧民生计怕是……”
“达尔罕亲王所虑有理,牧民生计自然朝廷也会考虑,此事皇父也是交代本王草拟,这些自然要考虑进去。”弘晗道,“所以,亲王倒也不必如此忧心。”
罗布藏衮布笑着,弘晗也笑着,两个年纪相仿的青年都知道对方在敷衍自己。什么“牧民生计”,在罗布藏衮布眼中,牧民生计固然是他们享受的基础,可也没什么要紧的。
牧民就像草原上的牧草,吃掉一茬,总会有新的长出来。他在意的事情,无非是不希望朝廷将触角继续深入的探进草原深处,有损他达尔罕王的权威。
两个年轻人不阴不阳的互相又说了些闲话,弘晗倒是半点不急,又不是他来求人。罗布藏衮布却渐渐撑不住冷静的面孔,他年纪轻轻就袭爵王位,寻常人也不被他看在眼里。哪怕眼前是皇帝的长子,最有可能的皇位继承人,那又如何?
就算将来此人继位,难道还能褫夺他的爵位不成!年轻的达尔罕王忽然笑道:“本王忝为蒙藩之首,今日所言,还望端郡王禀告圣上,以备咨询。”
“满蒙互为臂膀,如今朝廷在西北用兵,还望端王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