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位学生,唐志伟很欣慰,也发自内心替他感到自豪。
听到老唐的说法,陆舟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这……多不好意思。”
他原本以为自己的那篇论文最多也就干掉几篇还没写完的论文,结果没想到把母校的会议都给搅和了。
老唐笑了笑,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下去,而是继续说道。
“你现在博士学位也完成了,学校虽然不急着你赶紧回来,但这边还有一本毕业证和学位证等着你。许校长和鲁主任都在催我,让我问问你。我就替他们问了,你打算什么时候回来把这博士学位给结业了?”
当初金陵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签订的关于陆舟的联合培养计划,陆舟在普林斯顿完成了博士学位之后,回国做一场报告,便可以拿到金陵大学的博士学位。
原本其实还有一份教职,不过现在看来可以稍微缓一缓了。
关于陆舟打算留在普林斯顿当教授这件事,学校绝对是支持的。
毕竟人才不是RMB,捂在兜里也不会增值,只有政工出生的领导喜欢干这种事儿。
其实很多科研出生的校长心里都有数,国内大学的人才培养再怎么投入,对尖端科研人员的造血能力,和普林斯顿这种世界强校肯定也是没法比的。
无论是学术环境,还是硬件设备,这种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就像解决一个重大数学难题一样,一切都需要数代人的努力。
鼓励人才去更高层次的平台上汲取科研养分,也是各大高校一直以来的人才培养政策。
与之配套的政策还有海外人才引进,比如千人计划等等。
而这,也就是所谓的“先送出去,再请回来”。
哪怕年轻的时候请不回来,也能留在那边,替祖国多培养几个留学生。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金大出来的学者能在普林斯顿当上教授,那么金大每隔一段时间至少能多出一个普林斯顿的留学生(原则上同一个大学公派报外导只允许一个),而这个名额在往年是几乎没有的。
同时,这个名额哪怕金大吃不到,也不会凭空消失。在同等能力的条件下,华人教授更倾向于招收华人留学生,这几乎是一种常态了(存在反例)。
不过金大的释怀倒是多余了,陆舟需要学的东西有很多,也需要海外科研经验这层资历,同时普林斯顿的各种资源也能为自己完成系统任务提供助力。
等时候差不多了,他自然就会回去了。
毕竟,他是个念旧的人。
陆舟想了想回答道:“马上我要先去一趟斯德哥尔摩,不过用不了多久,大概6月初就回来了。”
“斯德哥尔摩?”老唐愣了下,疑惑道,“你去瑞典干什么?”
陆舟不好意思笑了笑。
“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