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杯在手,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寓意战胜困难,无往而不胜,加官进爵,欢庆胜利。
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铜礼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常常见的。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徐子青从木制盒子中小心翼翼的把两只青铜爵拿了出来~
他不是胡力做不到不把古董当回事的态度~
其中一只爵为三足耳青铜爵杯。
以铜精制,手工打造,铜质精纯,色泽亮丽,包浆柔美自然。爵杯口沿外撇,圆腹略深,溜口圆钝,杯尾轻盈,造型前仰后翘,腹部一旁有耳,下承三高足,皆外撇,口沿两侧有对称的立柱,器身上端回字形纹样,纹饰图案庄严,凝重而神秘,充满神秘、狞厉之美,魅力十足,泛有淡淡的光泽,美感十足,有着不错的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
器型大气优美,刚劲利落,浑厚有力,端庄而典雅,墨绿盎然,经漫长岁月流传至今,带着历史的痕迹,更添美感,更显历史韵味。
另外一只看造型应该不是青铜爵,而是青铜角~~
此角非比爵!
角的造型和爵有些类似,但也存在一些不同。
角(jiǎo)的造型,由爵演变而来,但仅出现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末与西周初年,是当时重要的青铜礼器。
由于流行时间短,出土和传世的青铜角数量很少。
《周礼·考工记》中有这样的描述:“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此外《礼记》《仪礼》等文献中都曾对角(jiǎo)有相关的记载。
由此判断,古人主要是根据容量的不同对两者加以区分。但从考古出土的实物上看,角在大小、体积上和爵基本差不多,容量不同的区别似乎就不是很合理了。
现在所称的角(jiǎo),一般是从外形上描述的。
与爵相比,角没有“柱”和“流”,取而代之的是两条尖尖的“尾”。这种对称、凌厉的器型营造出一种势均力敌的态势。
由于没有了柱,所以一些角在出土时有配套的盖子,这样的设计并非只为了美观,而是防止尘土落入酒中。
可以试想,古人在祭祀开始时,首先要把角上的盖子打开,然后再把角内的酒洒向大地,以表示对天地、神灵、祖先的崇敬与怀念。
在中国古代,还有有一种体育项目——角(jué)抵。
“角(jué)抵”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的摔跤、相扑运动,商周时期,称为“角(jué)力”,是军队里作战技能的专项训练,后来逐渐娱乐化,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成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摔跤。
无论是动物们用来保护自己的“武器”,还是作为酒器的兽角、青铜角(jiǎo),亦或是竞技运动的角(jué)抵,似乎都预示着突破平庸,在突破的同时又展现出勇敢必胜的信念与不拘一格的创新。
只见这只青铜角高二十九厘米,口长大约二十厘米、宽9大约十厘米。
该器物分盖、身两部分。
器盖呈屋脊状,子口,顶脊正中有一半环形钮,四条扉棱将纹饰分为两组四部分,每部分均饰半个兽面与半个三角纹,兽面纹由粗线条勾勒出兽面的眼、眉、角、鼻和口的轮廓,粗线条上再用细阴线刻划出骨脊。
器身呈中部弧形下凹,两侧为上扬的两翼,颈部下收,两条扉棱在口部两翼处呈勾形撇出。
每条扉棱的两侧纹饰组成一个大三角纹,正面有一半环形兽首鋬[pàn],首两侧装饰两个小三角纹,背面与鋬对应位置为一凸起的兽首,其两侧也有两个小三角纹。
器物腹壁较直,圜底,下有三个三棱锥状足,其中一足与鋬相接。
腹部正面和背面各有一组相同兽面纹,背面兽面纹两侧又各多饰一龙纹。
三个锥状足的外侧一面各装饰一个三角纹。
器身所饰纹饰均饰有云雷地纹。
盖、身各有铭十二字:晨肇贮用乍父乙宝尊彝即册。
通体如涂有黑漆一般光亮,体型硕大、舒展端庄、纹饰华丽、铸工精湛,贵族气质溢于言表。
“你这是打劫了一个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的墓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