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献“宣窑薄甚永窑厚”和“永乐尚厚”之说与实际不符。
永乐时胎土淘炼颇为精细,所以胎质细腻,胎色洁白,比后来的宣德瓷胎薄体轻。
釉面以肥厚、细腻、光润、平净为主要特征,没有后来宣德时流行的橘皮纹。
釉色呈青白色,这是明代传统烧造方法造成的。
釉汁厚积处闪淡青色,有的呈现洁白色调。
琢器表面釉面多均匀一致,釉下有大小不一的细密气泡。
宣德釉面肥厚、柔和,侧视可见难以察觉的橘皮纹,正如明代文献所说“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
而且青花采用进口苏离麻青料绘成,呈鲜艳的靛蓝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色调幽深艳丽,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罗兰色。
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
由于含锰量低,就减少了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可以烧出像蓝宝石那样的鲜艳色泽。
而含铁量高往往会出现铁锈斑,呈星状点滴晕散,浓重处则凝聚成黑青色、藏青色,甚至下凹深入胎骨,用手抚摸会有凹凸不平之感。
永乐青花发色蓝艳,晶莹亮丽,犹如镶嵌于釉下的蓝宝石;
宣德发色深沉凝重,有的呈色蓝中偏灰,不及永乐浓艳,晕散的现象也比永乐青花少。
以及宣德花卉、瑞果纹虽承继永乐,但巧作变化,特别是瑞果不再作为补白的辅助纹饰。
即使为主体纹饰也与永乐不同,伊斯兰植物纹与几何图案也有所减少,出现了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图案,仕女题材更丰富。
永乐写款的器物极少,仅见篆书“永乐年制”四字款;
宣德正好相反,写款成了普遍现象,不写款的极少,而且形式多样。
永乐特大件不多,特小件也稀少;
宣德有高60多厘米的大罐,直径60多厘米的大缸,小则有高仅8厘米的小罐和手不盈握的砚滴、鸟食罐。
曾经有专家研究得出几点鉴定永宣青花的核心要素